天然形貌写何难,难得灵台上笔端。
朋党论兴三出日,不知谁作正人看。
天然形貌写何难,难得灵台上笔端。
朋党论兴三出日,不知谁作正人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对范仲淹画像的赞颂之作,通过“追和”这一形式,表达了对范仲淹人格与形象的高度推崇。诗中以“天然形貌写何难,难得灵台上笔端”开篇,巧妙地将自然与艺术相结合,赞美了范仲淹的真挚与独特,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神道士技艺的赞赏。
接下来,“朋党论兴三出日”一句,借用了历史典故,暗指范仲淹在政治上的立场与作为,强调其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坚持正义,不为私利所动,多次参与政事,为国为民发声。而“不知谁作正人看”则进一步凸显了范仲淹在人们心中的高尚形象与道德标杆地位,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深刻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范仲淹个人品质的极高评价,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中捕捉并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通过对比自然与艺术、历史与现实,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氛围,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大贤志勋略,琢石依崔嵬。
声容问古今,文字埋草莱。
仰想驻旌戟,仍闻建亭台。
胡为积岁荒,密迩无人开。
顾鄙作吏间,探幽来此隈。
披寻忽惊喜,叹咏空徘徊。
盼睐得殊境,卑高怯冗材。
薙芜碧藓出,芟竹鲜风来。
危槛架幽谷,飞轩标胜垓。
分明见城郭,毕竟抛尘埃。
叠嶂天外展,长溪林际回。
平原淡烟境,远壑生云雷。
物象宁极已,英灵信悠哉。
凄清汎瑶瑟,放浪酣金杯。
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
永怀紫芝客,眺览期相陪。
天行云从指骊宫,浴日馀波锡诏同。
綵殿氤氲拥香溜,纱窗宛转闭和风。
来将兰气冲皇泽,去引星文捧碧空。
自怜遇坎便能止,愿托仙槎路未通。
特建青油幕,量分紫禁师。
自然知召子,不用问从谁。
文武轻车少,腥膻左衽衰。
北风如有寄,画取受降时。
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
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
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
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