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罢仍侨寓,虽贫强客羞。
閒居非素隐,高卧得清秋。
故国今何在,他乡未免忧。
为儒生用拙,老去更宜休。
已罢仍侨寓,虽贫强客羞。
閒居非素隐,高卧得清秋。
故国今何在,他乡未免忧。
为儒生用拙,老去更宜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虽生活贫困却依然保持坚韧与尊严的情境。首句“已罢仍侨寓”点明了诗人的流离状态,接着“虽贫强客羞”则展现了其不因物质匮乏而自惭形秽的精神风貌。诗人进一步解释自己并非真正的隐士,而是因为现实所迫,只能选择在闲居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以“高卧得清秋”来比喻在孤独中寻找心灵的宁静。
接下来,“故国今何在,他乡未免忧”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忧虑之情。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内心始终牵挂着自己的故土,这种情感在“为儒生用拙,老去更宜休”中得到了体现。作为儒家学者,诗人认为自己在世事面前显得笨拙,或许到了老年,更是应该懂得适时休息,放下尘世的纷扰,追求心灵的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飞翠盖,走篮与,乱山千叠为先驱。
洞天迎目深且窈,满耳天风吹步虚。
巑兽石,错虬松,黛岚终日下天风。
杖藜携我恣遥望,缥缈霓裳飞碧空。
金带重,紫袍宽,到头不似羽衣间。
君王若许供香火,神武门前早挂冠。
叔父茅封贵,先帝棣华亲。
平生为善最乐,夙德宛天人。
玉叶金枝方茂,瑶沼丹壶如画,光景镇长新。
五福一日寿,万象总皆春。
正秋分,记初度,绂缠麟。
传宣来自绛阙,瑞采蔚轮囷。
乐有钧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酝,翠釜紫驼珍。
笑把南山指,还以祝严宸。
表海归来后,眠食喜清安。
身轻于鹄,上下山北与山南。
何必交梨火枣,自是霜筠雪柏,岁晚越坚完。
摩诘本无病,微笑指薄团。
天有意,留一老,殿诸贤。
平生出处何似,试把二苏看。
惟有黄门最贵,况是庞眉寿□,九秩阅人间。
持此为公寿,即是寿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