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志坚师》
《志坚师》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古风  押[合]韵

嵩山老僧披破衲,七十八年三十腊。

灵武朝天辽海征,宇宙曾行三四匝。

初因怏怏薙却头,便绕嵩山寂师塔。

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ìjiānshī
táng / yuánzhěn

sōngshānlǎosēngshíniánsānshí
língcháotiānliáohǎizhēng

zhòucéngxíngsān
chūyīnyàngyàngquètóu便biànràosōngshānshī

huái西wèifǎnbànniánqiánjiànhuái西zhènyún

翻译
嵩山的老和尚穿着破旧的僧衣,七十八年的岁月中有三十年是在腊月度过。
他曾经为朝见天子远征辽海,足迹走遍了大半个世界。
起初因为心怀不快削发为僧,随后便在嵩山围绕着寂师塔清修。
在淮西战事结束返回的半年前,他已经预见那里战云密布的局势。
注释
嵩山:中国的一座名山,位于河南省中部。
老僧:年老的和尚。
破衲:破旧的僧衣。
七十八年:指年龄或修行的时间。
三十腊:指过了三十个冬天,此处可能有夸张,表示时间长。
灵武:可能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也可能代指朝廷或征战之地。
朝天:朝见天子。
辽海:泛指东北边疆地区,这里指遥远的地方。
宇宙:这里泛指广泛的地域。
三四匝:形容走过了很多地方。
怏怏:不愉快,不满的情绪。
薙却头:剃度,指削发出家成为僧人。
嵩山:同上,强调地点。
寂师塔:某位名为‘寂’的高僧的墓塔,也可能象征清修之地。
淮西: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区域,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南部、安徽西部一带。
未返:没有返回。
半年前:提前半年。
阵云合:战云密布,比喻战争即将爆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生活状态和他对佛法修行的执着。开头两句“嵩山老僧披破衲,七十八年三十腊”通过老僧穿着破旧的袈裟和岁数,勾勒出一位长期以来致力于禅修生活的高僧形象。接着,“灵武朝天辽海征,宇宙曾行三四匝”则展示了这位老僧一生中广泛的游历经历,他不仅去过西安的灵武寺,而且远至辽海地区,足迹遍布宇宙各个角落。

“初因怏怏薙却头,便绕嵩山寂师塔”表明老僧最初因为某种原因剃度出家,随后便环绕着嵩山上的寂师塔修行。这个细节透露出他对佛法的专注和不离不弃。

最后两句“淮西未返半年前,已见淮西阵云合”则预示了老僧对未来的一种洞察力,尽管他尚未返回淮西,但已经感知到那里将会出现某种战事的征兆。这不仅展现了老僧超凡脱俗的智慧,也暗示了他对于世间纷争有着深刻的理解。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生旅途的描写,表达了老僧对佛法的执着和他超然于世俗之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诗歌也流露出一种淡定从容、洞察先机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观荷

叠叠新荷叶,当湖弄午风。

水痕浮鸭绿,花瓣染猩红。

思欲掉孤艇,因之折一筒。

荷香与凉气,吹送小桥东。

(0)

留别阳春绅士·其五

欧铅亚椠日输将,学界从今亟改良。

后起青年勤淬厉,前途黄种卜灵长。

孤寒有士皆分席,慷慨何人肯解囊?

合为诸生开望眼,相期祖国焕辉光!

(0)

留别阳春绅士·其三

一水中流行自在,万山佳气郁崔巍。

人安朴素堪相与,地蕴精华尚未开。

教养兼施张弛道,农工都是富强材。

起衰救弊新思想,总有能人揽辔来。

(0)

汉阳江上

万山环抱里,一水贯中央。

触石云头散,垂天雨脚长。

刺舟碍芳草,牵纤绊新杨。

日落星明处,停篙泊古良。

(0)

题画梅,赠同年柯玉庭铨部

同是慈恩塔下人,君真仙吏我风尘!

相逢一别罗浮去,重寄梅花祝好春。

(0)

曼谷·其二

居人多是水为乡,落日江边浴晚凉。

丱角儿童轻似鸟,飞身凫渡水中央。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