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洛下住多年,何处春流最可怜?
为问魏王堤岸下,何如同德寺门前。
无妨水色堪闲玩,不得泉声伴醉眠。
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闻君洛下住多年,何处春流最可怜?
为问魏王堤岸下,何如同德寺门前。
无妨水色堪闲玩,不得泉声伴醉眠。
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久居洛阳、享受春天美景的羡慕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自然美景和生活安逸的向往。
“闻君洛下住多年”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好奇心态,他想知道朋友在洛阳城下长久居住中,最为怜悯哪一个春天的场景。这种开篇方式既表现了对友情的关切,也传达出对美好生活场景的渴望。
“何处春流最可怜?”这一问句,通过提及“春流”,诗人不仅是在询问具体的地理位置,更是想要探讨那种春天的风貌最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感慨。这里的“可怜”二字,不只是指景色之美,也暗含了对那份美好生活的羡慕。
接下来的两句,“为问魏王堤岸下,何如同德寺门前。”则是诗人提出了两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一个是在河堤旁,另一个是在寺庙门前。这两处都是观赏春景的好去处,但同时也暗示了不同的心境体验。魏王堤岸下可能给人以开阔与豪放之感,而同德寺门前的氛围则更为静谧和神秘。
“无妨水色堪闲玩,不得泉声伴醉眠。”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水景的喜爱以及希望在清澈的水面前能够悠然自得地享受闲暇时光,同时也强调了泉水声音对于醉卧之乐的重要性。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细节的观察与追求。
最后两句,“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则是诗人将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与心中理想的春天景象相比较。这里的“此堂”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居所,而“碧潺湲”的声音,则是泉水流过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亲临洛阳之美,但在自己寂寞的夜晚,通过帘幕间透进来的微光和泉声,也能感受到一份安宁与满足。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细腻的情感表达,更展示了他对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