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久沦亡,毛郑纷六凿。
譬如秋水篇,破坏向与郭。
千年见渊明,五字配前作。
谁传古人诀,定自顾方略。
国风久沦亡,毛郑纷六凿。
譬如秋水篇,破坏向与郭。
千年见渊明,五字配前作。
谁传古人诀,定自顾方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扩所作的《子温侄用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作十诗见遗辄勉强次韵(其五)》中的第五首。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以及对传承古人智慧的重视。
首句“国风久沦亡,毛郑纷六凿”感叹了传统文学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和流失,毛、郑指的是毛亨和郑玄两位汉代经学家,他们对《诗经》的研究和注释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六凿”一词可能是指儒家六经之外的其他学说,这里暗含了对传统经典之外的多元思想的包容和批判。
“譬如秋水篇,破坏向与郭”将诗歌比作秋水,比喻文学作品如同自然界的秋水一样,具有流动性和变化性,同时也暗示了某些作品可能因为时代变迁而被遗忘或破坏。这里的“向与郭”可能是指古代两位著名的文人,通过类比,强调了文学作品在时间长河中的脆弱性和易变性。
接下来的“千年见渊明,五字配前作”赞扬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认为他的五言诗与之前的优秀作品相匹配,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提到的“渊明”即陶潜,字渊明,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著称。
最后,“谁传古人诀,定自顾方略”表达了对如何传承和理解古代文学精髓的思考。这里“古人诀”指的是古代文学的精髓和技巧,而“顾方略”则意味着寻找恰当的方法和策略来学习和传播这些知识。整句话强调了在传承古代智慧时需要有明确的指导和策略。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回顾和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和对传承方式的深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探索。
终日闾阎逐群鸡,喜逢野鹤临清溪。
绿苔春水水中影,夜月平沙沙上栖。
惊谓汀洲白蘋发,又疑曲渚前年雪。
紫顶昂藏肯狎人,一声嘹亮冲天阙。
素质翩翩带落晖,湖南渭阳相背飞。
东西分散别离促,宇宙苍茫相见稀。
皇华地仙如鹤驭,乘驾飘飘留不住。
延望乘虚入紫霞,陌头回首空烟树。
会使抟风羽翮轻,九霄云路随先鸣。
苍苍宰树起寒烟,尚有威名海内传。
四府旧闻多故吏,几人垂泪拜碑前。
东山有谢安,枉道降鸣銮。
缇骑分初日,霓旌度晓寒。
云跸岩间下,虹桥涧底盘。
幽栖俄以届,圣瞩宛馀欢。
崖悬飞溜直,岸转绿潭宽。
桂华尧酒泛,松响舜琴弹。
明主恩斯极,贤臣节更殚。
不才叨侍从,咏德以濡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