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在林,晨钟动野。行人惯听乌啼夜。
一鞭古道又斜阳,村田看尽羊牛下。
草席泥床,瓦盆茅舍。东餐西宿何时罢。
孤灯半枕梦江南,隔帘惊起萧萧马。
残月在林,晨钟动野。行人惯听乌啼夜。
一鞭古道又斜阳,村田看尽羊牛下。
草席泥床,瓦盆茅舍。东餐西宿何时罢。
孤灯半枕梦江南,隔帘惊起萧萧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野外的宁静画面,残月挂在林梢,晨钟声悠然响起,唤醒了沉睡的田野。行人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早已习惯了夜晚的旅程。古道上,夕阳西下,诗人看到农人们赶着羊牛归家,田园生活显得质朴而祥和。
接下来,诗人转向自己的居所,简陋的草席泥床,瓦盆茅舍,生活的艰辛与朴素展露无遗。他感叹着这种东奔西走的生活何时才能结束。夜晚,孤灯半照,他在梦中回到了江南,却被窗外传来的马蹄声惊醒,增添了寂寥与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踏莎行·其四·客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对家乡的思念,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尤侗以明末清初的视角,将个人经历融入到平凡的乡村生活中,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