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牛山之南,垂钓山之北。
行者莫问津,前途不相识。
饭牛山之南,垂钓山之北。
行者莫问津,前途不相识。
这首诗《白石渡》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独的渡口景象。
“饭牛山之南,垂钓山之北。” 开篇以“饭牛”和“垂钓”两个活动,巧妙地勾勒出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饭牛山南是劳作的场景,垂钓山北则是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行者莫问津,前途不相识。” 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行者在渡口前犹豫不决,不愿过河,或许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或许是对于新环境的陌生感。这不仅是对行者心理的细腻刻画,也暗含了人生旅途中的迷茫与选择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难以真正相识相知,保持距离与独立。
整体而言,《白石渡》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类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厥初生人,禀性受中。不患不善,患不能充。
血气既刚,物我交战。不患不充,又患不善。
充而善者,可鸾可凰。匪善而充,化为豺狼。
其充为何,勿助勿害。鸡鸣而兴,善与利对。
申严界限,审察毫釐。诚内伪外,理公欲私。
充无穿窬,义不胜用。彼充孔扬,傲诞是从。
故得其正,泉达火然。一有弗协,履冰临渊。
呜呼道微,志远瞻卓。子如充之,明善守约。
木落见江空,星回属纪穷。
畏途兵杂盗,急景雪兼风。
问学嗟游子,论交愧老翁。
归来富千古,此理此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