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吹春来,仙花靓如面。
芳馨岂不美,俗耳未肯贱。
吾闻西州地,薪以牡丹爨。
何嫌此中花,开落无人看。
山风吹春来,仙花靓如面。
芳馨岂不美,俗耳未肯贱。
吾闻西州地,薪以牡丹爨。
何嫌此中花,开落无人看。
这首诗描绘了麻姑山上的自然美景与一种不被世俗所重视的美丽之花。诗人通过对比“仙花靓如面”与“俗耳未肯贱”,表达了对这种美丽却不受人赏识的花朵的赞美。接着,诗人引用了西州以牡丹作为柴火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低下。最后,诗人提出疑问:“何嫌此中花,开落无人看。”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这种美丽却孤独盛开的花朵的同情与感慨。
全诗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孤独与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麻姑山上不为人知的美丽,呼吁人们应该超越表面的世俗眼光,去发现并欣赏那些被忽视的美好事物。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