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逢元夕,交光灯与月。
今年逢元夕,交光灯与雪。
有月已甚奇,一雪更奇绝。
灿烂星斗光,晃耀琼瑶阙。
纷纷竞儿嬉,笙歌声不歇。
年来独衰懒,颇亦厌喧杂。
呼儿早闭门,拥炉烧落叶。
雪月两不知,孤灯任明灭。
去年逢元夕,交光灯与月。
今年逢元夕,交光灯与雪。
有月已甚奇,一雪更奇绝。
灿烂星斗光,晃耀琼瑶阙。
纷纷竞儿嬉,笙歌声不歇。
年来独衰懒,颇亦厌喧杂。
呼儿早闭门,拥炉烧落叶。
雪月两不知,孤灯任明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逢遇元宵(上元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当夜月亮时,民间有赏花灯、吃汤圆等习俗)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元宵的情形,表现了对独处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去年逢元夕,交光灯与月。今年逢元夕,交光灯与雪。" 这两句设定了时间对比,去年是灯光与明月相辉映,今年则是灯光与纷飞的大雪共舞,这种对比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意境。
"有月已甚奇,一雪更奇绝。" 月亮本就美丽,而今夜的雪花则更加奇绝,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对今年元宵特殊景象的赞叹。
"灿烂星斗光,晃耀琼瑶阙。"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壮观的夜空景象,星辰璀璨,宫阙在灯火与雪花的映照下更显得庄严而美丽。
"纷纷竞儿嬉,笙歌声不歇。" 这里写出了外面人群欢乐、儿童嬉戏以及笙歌不断的声音,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
然而诗人的心境却与之相反,表现在"年来独衰懒,颇亦厌喧杂。" 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于外界喧嚣的不满和厌倦,以及对孤独生活的向往。
"呼儿早闭门,拥炉烧落叶。" 诗中接着写道诗人希望尽快关闭门扉,与家人共享温暖,同时用落叶添柴,营造出一份室内的温馨与安宁。
最后两句"雪月两不知,孤灯任明灭。" 则是诗人的心境最为深沉之处。他不再关注外界的雪和月,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在孤独中得到平静,无论灯光是否明亮,都已不再重要。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不同年份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从热闹到宁静,从外向到内省的心路历程。
石马立荆棘,荒城叫老狸。昔时冠带人,唯有鹤来?。
宿志慕长生,朋党尽刺讥。
父母不我容,碧海三山飞。
朝牧老君龙,莫守刘安鸡。
仙家岁月长,桃子三垂枝。?来见荒冢,半是孙曾碑。
城池百易主,族里无从知。
古人悲夜绣,今我亦似之。
白骨不可语,鹤归空尔为。
寂寂春山一鸟鸣,春江入夜乱春声。
长桥细月眉相约,远浦微波目共成。
歌扇裂余犹见画,舞巾题处已无名。
那堪一尺天涯路,空对繁星达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