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忧隐德如汤,祷祀坛傍夜有光。
旱魃正逢周甲子,神君俱集汉明堂。
绣成幡盖虹双引,挂定琉璃水一行。
闻说词臣咸萃止,抽毫拂素侍君王。
九重忧隐德如汤,祷祀坛傍夜有光。
旱魃正逢周甲子,神君俱集汉明堂。
绣成幡盖虹双引,挂定琉璃水一行。
闻说词臣咸萃止,抽毫拂素侍君王。
这首诗名为《九重》,是明代文学家徐渭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庄重的场景,似乎是在祭祀活动中发生的。"九重忧隐德如汤"暗示了深沉的忧虑和崇高的道德感,如同热汤般滚烫。夜晚,祈祷的祭坛旁闪烁着光芒,象征着神圣力量的存在。
"旱魃正逢周甲子,神君俱集汉明堂",旱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旱灾之神,这里可能暗指国家正处于旱情之中,而神祇在甲子日(古人以六十天为一甲子)聚集于汉明堂(可能是皇家的祭祀场所),期待解除旱患。
"绣成幡盖虹双引,挂定琉璃水一行",描述了华丽的祭品和仪式中的壮观景象,彩虹般的彩旗引导着神灵降临,琉璃水则增添了神秘与洁净的氛围。
最后两句"闻说词臣咸萃止,抽毫拂素侍君王",揭示了文臣们聚集一堂,准备以诗词歌赋来祈求神灵庇佑君王,体现了对皇权的敬畏和对文化力量的运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明朝时期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秘,以及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对统治者的忠诚。
人生贵知足,知足可免辱。
世故多变幻,寻思徒碌碌。
我有三亩园,窗前万层绿。
花开听客来,恶客折花秃。
书画盈几案,灿燃森寒玉。
豪客托题咏,假去何时复。
遣兴好涂抹,奇峰常一缩。
随意应人徵,无端遭谤毒。
兵荒交困至,岂忍见飞镞。
略一为之力,伧父群侧目。
或讥余避客,客至只看竹。
高轩或不辞,又哂集华毂。
动辄受人咎,世事真闪倏。
心直易见尤,心曲增蜷局。
咄哉尔毋痴,反躬当检束。
毁誉不可辨,流俗任反覆。
息嚣时闭户,交游谢徵逐。
同志莫生疑,聊尔好幽独。
适性夫何求,优游惟独乐。
独乐乐难支,有时生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