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北来来几时,穷冬无侣鸣声悲。
云长路渺去安极,日暮天寒飞更迟。
洞庭潇湘落秋水,苦竹黄芦一千里。
清怨时从鸣笛生,断行暮逐哀筝起。
尘沙关塞愁转蓬,随风且落江湖中。
微躯幸免庖人俎,短翮长辞猎士弓。
君不见陇山鹦鹉解人语,一生自恨黄金笼。
孤雁北来来几时,穷冬无侣鸣声悲。
云长路渺去安极,日暮天寒飞更迟。
洞庭潇湘落秋水,苦竹黄芦一千里。
清怨时从鸣笛生,断行暮逐哀筝起。
尘沙关塞愁转蓬,随风且落江湖中。
微躯幸免庖人俎,短翮长辞猎士弓。
君不见陇山鹦鹉解人语,一生自恨黄金笼。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孤雁篇》描绘了一只独自北归的雁的形象,通过其在严冬中的孤独与艰辛,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无奈命运的感慨。首联“孤雁北来来几时,穷冬无侣鸣声悲”,以孤雁自比,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和内心的孤寂。雁儿在漫长冬季里,因无伴侣而哀鸣,暗示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
颔联“云长路渺去安极,日暮天寒飞更迟”进一步描绘了雁儿飞行的艰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使得它的行程更加缓慢。颈联“洞庭潇湘落秋水,苦竹黄芦一千里”,借洞庭湖、潇湘江的秋水和遍地的苦竹黄芦,渲染了雁儿所处环境的凄凉。
“清怨时从鸣笛生,断行暮逐哀筝起”两句,通过笛声和哀筝的音乐,将雁儿的哀怨情绪具象化,加深了读者对雁儿情感的理解。雁儿的命运如同尘沙中的蓬草,随风飘摇,只能落入江湖,象征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尾联“微躯幸免庖人俎,短翮长辞猎士弓”,庆幸自己未遭不幸,但又深知终将告别猎人的箭矢,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忧虑和对自由的向往。最后以陇山鹦鹉被囚笼的典故作结,寓意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渴望摆脱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整体来看,《孤雁篇》是一首寓言性很强的咏物诗,通过孤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对自由的追求。
社雨初零,瞥双双紫乙,下上烟梢。
分明海山蛰起,来就春韶。
华堂睇遍,尽衔泥、甚处安巢。
曾记否,吴宫火及,莫嫌卑陋衡茅。
生性最知时节,况炎寒见惯,北雁东劳。
堤防饿鸱眼疾,敢爱飞高。
禖坛气淑,幸瑶筐、遗卵天教。
从贺厦、乌衣门巷,夕阳影里南朝。
赵君不羁士,词坛推宿学。
胡子旷代才,妙语超等觉。
嗟予如钝金,久已退芒角。
面壁楞伽台,龛经注梵轴。
岂能绝形累,聊以洗心浊。
悠悠身后名,腐甘同草木。
良朋聚首难,欢谐谢拘束。
邈哉独鹤声,安用候虫续。
挥手问归程,离愁满林麓。
江天万里秋,孤舟何处宿。
为道无近效,立志当远期。
一念不自觉,流浪遂及兹。
迅风鼓识浪,苦海浩无涯。
勉修嗟吾晚,力学如君希。
索居苦无侣,怅怅将何之。
相期神明閒,道合无暌离。
念念薪火改,步步人羊悲。
孤明众垢蚀,独往群挠随。
无为擿埴者,冥行失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