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雨初零,瞥双双紫乙,下上烟梢。
分明海山蛰起,来就春韶。
华堂睇遍,尽衔泥、甚处安巢。
曾记否,吴宫火及,莫嫌卑陋衡茅。
生性最知时节,况炎寒见惯,北雁东劳。
堤防饿鸱眼疾,敢爱飞高。
禖坛气淑,幸瑶筐、遗卵天教。
从贺厦、乌衣门巷,夕阳影里南朝。
社雨初零,瞥双双紫乙,下上烟梢。
分明海山蛰起,来就春韶。
华堂睇遍,尽衔泥、甚处安巢。
曾记否,吴宫火及,莫嫌卑陋衡茅。
生性最知时节,况炎寒见惯,北雁东劳。
堤防饿鸱眼疾,敢爱飞高。
禖坛气淑,幸瑶筐、遗卵天教。
从贺厦、乌衣门巷,夕阳影里南朝。
这首词以"新燕"为主题,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归来的情景。"社雨初零",点明了春雨过后,燕子开始活跃的时节。"瞥双双紫乙,下上烟梢",形象地写出燕子在烟柳梢头穿梭飞翔的轻盈姿态。"海山蛰起,来就春韶",寓意燕子从冬眠中苏醒,迎接春天的到来。
接下来,词人通过"华堂睇遍,尽衔泥、甚处安巢",描述燕子忙碌筑巢的场景,暗示它们对人类居所的选择,既有富贵人家的殿堂,也有简陋的衡茅,体现了燕子的适应力和不择环境的特性。"吴宫火及"的历史典故,暗指燕子曾见证过历史变迁,即使面对火灾,也不嫌弃低矮的住所。
词的后半部分,词人感慨燕子的生活习性,"生性最知时节","炎寒见惯,北雁东劳",表达了对燕子坚韧耐寒、随季节迁徙的赞美。"堤防饿鸱眼疾,敢爱飞高",则以饿鸱之贪婪反衬燕子的自由飞翔,燕子不畏强敌,敢于高飞。
最后,词人以"禖坛气淑,幸瑶筐、遗卵天教",祝愿燕子繁衍顺利,"从贺厦、乌衣门巷,夕阳影里南朝",描绘出一幅和谐安宁的画面,燕子在乌衣巷的夕阳下,为新建的宫殿增添生机,象征着新的时代与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既赞美了燕子的勤劳与坚韧,又寓含了对历史变迁和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词人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视角。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
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
天险终难立,柴门岂重过?
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