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半流寓,余亦度昆崙。
不为探金穴,何缘到海门。
碧寻榕树宅,红爱荔枝村。
洵有神仙迹,惟应静者论。
古人半流寓,余亦度昆崙。
不为探金穴,何缘到海门。
碧寻榕树宅,红爱荔枝村。
洵有神仙迹,惟应静者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岭南地区的独特情感与深刻感悟。首联“古人半流寓,余亦度昆仑”以古人流寓他乡起笔,引出自己也经历了长途跋涉,到达了遥远的地方,暗含着对岭南地区地理环境的描述。接着,“不为探金穴,何缘到海门”则表达了诗人并非为了追求财富或名利而来,而是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探索之心。
颔联“碧寻榕树宅,红爱荔枝村”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风光——碧绿的榕树与红色的荔枝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岭南的自然之美。颈联“洵有神仙迹,惟应静者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岭南之地可能隐藏的神秘与灵性的思考,暗示这里或许有着超凡脱俗之境,需要静心之人去探寻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岭南地区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壬辰在京师,广座见吾子。
草草致一揖,仅足记姓氏。
洎乎癸甲间,相居望衡宇。
春骑醉莺花,秋灯狎图史。
青霄与黄泉,上下穷其旨。
冥冥兰陵门,刀鬼头如蚁。
修罗举只手,阳乌为之死。
袒裼往暴之,一击类执豕。
酒酣掷杯起,跌宕笑相视。
颇谓天地间,差足快吾意。
夕烽从东来,孤帆共南指。
再别再相间,便已十年矣。
吾子尚青春,英声乃如此。
嗟嗟吾党人,视此为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