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枝叶漫推寻,到底根株只在心。
莫笑无弦陶靖节,个中三叹有遗音。
纷纷枝叶漫推寻,到底根株只在心。
莫笑无弦陶靖节,个中三叹有遗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伯敏的作品,名为《闻象山论学语有得》。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追求的深刻认识。
"纷纷枝叶漫推寻,到底根株只在心。"
这一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形象地展现了探索学问的过程。"纷纷枝叶"象征着知识的广博与深奥,而"底下根株只在心"则表明真正的智慧和理解来自内心的体悟,不是简单地追求表面的知识。
"莫笑无弦陶靖节,个中三叹有遗音。"
这一句借用了历史人物陶渊明(即陶靖节)的典故,他不愿意在朝廷做官而选择归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内心世界的尊重和对知识探求过程中的沉思和感悟的珍视。"三叹"指的是陶渊明归隐时所发出的叹息,代表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而"有遗音"则意味着这种心境和智慧的追求会留下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探索和内在修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