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武夷山二首·其二》
《游武夷山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韦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融结山川凿混元,谁为窟宅遗神仙。

三千曾会幔亭客,十六仍标洞府天。

崖有珍苞不缘种,棺遗清骨莫知年。

披图昔谓多增饰,至此方知画未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武夷山的游览体验,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赞叹。诗人韦骧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武夷山的壮丽与神秘。

首句“融结山川凿混元”,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武夷山的形成与天地混沌初开相联系,赋予了山川一种超凡脱俗的神圣感。接下来,“谁为窟宅遗神仙”一句,引出武夷山作为神仙居所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千曾会幔亭客,十六仍标洞府天”两句,通过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武夷山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提到的“幔亭客”可能是指古代的文人雅士或神仙聚会,而“十六仍标洞府天”则暗示着武夷山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崖有珍苞不缘种,棺遗清骨莫知年”两句,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强调了武夷山的独特之处——崖壁上生长的珍贵植物并非人为种植,古老的墓葬中留下的骸骨年代久远,难以考证。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也暗示了武夷山悠久的历史。

最后,“披图昔谓多增饰,至此方知画未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武夷山的真实景象与之前所见图画之间的对比感受。诗人意识到,尽管图画可以捕捉到山川的美丽,但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领略到武夷山的全貌与精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武夷山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与想象之间差异的思考。

作者介绍
韦骧

韦骧
朝代:宋   字:子骏   籍贯:钱塘   生辰:公元一0五三年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再和彦高

否泰由来在岁星,谁听叩角作商声。

一朝汉魏成今古,百口燕秦隔死生。

雉堞仅能逃病妇,雁书犹记作团兄。

雪云埋尽辽西路,有酒如淮奈此情。

(0)

送傅守归·其四

世念分五兵,当使道战胜。

昔别稽山阴,风采臞而整。

重逢惊少壮,神光烁衰病。

一气中夜存,还丹嗤葛令。

(0)

送无灰酒周马帅口占三绝·其一

宝玺来归万国春,海隅花鸟亦欣欣。

皇恩更向将军厚,乞与人间自在身。

(0)

杀虎行谢宜兴赵大夫惠虎皮虎腊虎睛

君不见阳羡周将军,射杀南山白额虎,千古万古声流闻。

又不见宜兴赵大夫,南山三十有六虎,令行杀取无复馀。

一虎昔何少,三十六虎今何多。

虎多人不患,所患政之苛。

苛政灭人门,猛虎戕人命。

择祸莫若轻,泰山之人论已定。

大夫性高明,下令走风雨。

所知在田里,了不见台府。

既令民免政之虎,又与民除虎之苦,四境之民歌且舞。

或云杀虎太伤和,胡不令渠自渡河。

我闻此言笑且呵,大夫忧民忧,岂必限吾土。

不然邻国以为壑,信也白圭愈于禹。

古阳羡,今宜兴。大夫邑之主,将军邑之民。

主宾多寡事不同,千古万古同清芬。

(0)

梦使高丽到东海口占

梦魂飞到碧霄东,日出扶桑万丈红。

窗户曈曚开晓色,园林淡荡已春风。

时平正使车书混,天远那能玉帛通。

万事悠悠均梦尔,一樽聊与故人同。

(0)

送王去非入饷幕

春归花药尚红酣,送子脂车马在骖。

幕画向来多实用,事机今可付常谈。

学方用力须千百,事或当仁勿二三。

别后欲知渔钓处,五湖天水共澄涵。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