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书眼欲闇,投枕乃瞭然。
儿曹戒曳履,相语翁正眠。
岂知拥败褐,炯如寒鱼鳏。
少时笑老人,其事今好还。
萧萧双白鬓,忽忽七十年。
岂惟老态出,已觉衰病缠。
白昼尚便静,况此清夜阑。
妙处殆难名,睡与不睡间。
守书眼欲闇,投枕乃瞭然。
儿曹戒曳履,相语翁正眠。
岂知拥败褐,炯如寒鱼鳏。
少时笑老人,其事今好还。
萧萧双白鬓,忽忽七十年。
岂惟老态出,已觉衰病缠。
白昼尚便静,况此清夜阑。
妙处殆难名,睡与不睡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枕上》,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时的夜晚情景。首句“守书眼欲闇”写出了诗人长时间看书导致视力模糊,但放下书后闭目休息,眼前顿时明亮起来。接着,他提醒孩子们轻声细语,以免打扰他的睡眠,暗示自己虽然年迈,但仍保持着对知识的坚守。
“岂知拥败褐,炯如寒鱼鳏”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穿着破旧衣物,即使在睡眠中眼神依然明亮,如同寒冷池塘中的孤独鱼儿。诗人回忆年轻时嘲笑老人,现在却深感时光荏苒,自己也步入老年,双鬓斑白,已经过去了七十个春秋。
“萧萧双白鬓,忽忽七十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白发稀疏,感叹人生短暂。他意识到不仅身体的老态渐显,连疾病也开始困扰自己。即便白天尚能保持平静,深夜更是难以入眠,处于半睡半醒之间,这种状态微妙而难以言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反思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寓含着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岁月沧桑的沉痛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