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作妨登山·其三》
《雨作妨登山·其三》全文
宋 / 刘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杖履飘然不整巾,缘何问得梵王城。

淡烟翠湿千螺皱,微日烟消一纸轻。

隔山鸟语如人语,触处风声若水声。

见说一犁今已足,笑歌蓬首饷夫耕。

(0)
翻译
手杖和鞋子随意摆放,无需整理头巾,为何要询问梵王之城呢?
淡淡的烟雾中,翠绿的山峦像无数螺纹般皱褶,微弱的阳光下,薄如纸张的云雾消散。
隔着山岭,鸟鸣如同人的对话,风吹过之处,声音仿佛流水潺潺。
听说一犁之地就足够满足,笑着歌唱,蓬乱着头发为农夫送饭耕作。
注释
杖履:手杖和鞋子。
飘然:随意。
整巾:整理头巾。
缘何:为何。
淡烟:淡淡的烟雾。
翠湿:翠绿湿润。
千螺皱:无数螺纹般的皱褶。
微日:微弱的阳光。
隔山鸟语:隔着山岭的鸟鸣。
触处:处处。
风声若水声:风声像流水声。
一犁今已足:一犁之地已经足够。
蓬首:蓬乱的头发。
饷夫耕:为农夫送饭耕作。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雨后景色的诗,充满了自然意境和哲理思考。开头两句“杖履飘然不整巾,缘何问得梵王城。”通过对比手中的拐杖与不整的头巾,暗示着行者在山中漫游时的心态自由且超脱尘世,而“缘何问得梵王城”则是在探寻心灵深处的安宁之所,或许是对佛教净土思想的一种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淡烟翠湿千螺皱,微日烟消一纸轻。”描绘了雨后山中的景色,烟雾迷蒙,山石潮湿,呈现出一种恬静而深远的意境。这里的“一纸轻”可能是指山中古寺的瓦片,或许是指诗人心灵上的某种超脱。

“隔山鸟语如人语,触处风声若水声。”则是在描绘山中的声音美景,其中“隔山鸟语如人语”给人的感觉是山谷间充满了生命的呼唤,而“触处风声若水声”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音的细腻感受,仿佛每一个触摸都能听到清澈的水流声。

最后两句“见说一犁今已足,笑歌蓬首饷夫耕。”透露出一种满足与乐观的情绪。一犁,即一次耕种,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欣赏,以及对劳作之美的肯定。这里的“笑歌”则是诗人内心的喜悦流露,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赞颂。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雨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安宁的哲学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作者介绍
刘过

刘过
朝代:宋   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生辰:1154~1206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猜你喜欢

病宫人词

一入君门误守宫,低徊那敢怨东风。

尽教买赋黄金在,留与他人赠画工。

(0)

宣风馆用阳明先生韵

雨沃新苗翠已痕,石溪曲曲正流浑。

千山淑气开南楚,十里莺声自一村。

未有涓埃沾白屋,漫留灯火照黄昏。

罗施升斗还叨窃,惭问湘累万古魂。

(0)

闻大人自颍上抵金陵作

灵迹从来擅建康,才高多爱水云乡。

石头城下芦花白,燕子矶前江月凉。

夜露未寒当七夕,秋葵初发候朝阳。

登楼极目关山渺,肠断虾蟆金粉场。

(0)

善哉行

来日大难,地耄天荒。花开不饮,叶堕空伤。

秦望三山,以临洪波。金棺之下,白骨峨峨。

富贵无常,霏云流霞。时移运谢,王侯布瓜。

人有美酒,天有良宵。何以为驩,打鼓吹箫。

畅适岂诞,沈冥不昏。客来笑歌,客去偃门。

世人无稽,盛言八公。起视茫茫,白云在空。

(0)

王郎滩

东家黄犊健,西家骍角弯。

两儿赛歌曲,但向王郎滩。

(0)

送詹生还歙

主人寄迹云门山,藤萝石磴任跻攀。

闭户著书人不识,狂歌对酒心常閒。

迩来为客长安道,落叶空庭秋不扫。

一夕思归寻旧盟,故园景物依然好。

殷勤为我理芸编,他日看君步芳草。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