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其二》
《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故里归来一幅巾,庙堂谁记此祠臣。

却将笔下黄麻意,自语山中白发人。

(0)
注释
故里:故乡。
归来:返回。
一幅巾:一条头巾。
庙堂:朝廷。
谁记:还有谁记得。
祠臣:为祠庙服务的官员。
黄麻意:指公文或政事。
自语:自言自语。
山中:山里。
白发人:年老的人。
翻译
回到故乡后,只有一幅头巾陪伴,
庙堂之上,又有谁还记得这位为祠庙效力的官员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名为《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

“故里归来一幅巾”,这里的“故里”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诗人用“一幅巾”来比喻自己的归来,这里蕴含着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同时,“一幅巾”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带回的一段往事或情感的寄托。

“庙堂谁记此祠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无奈。在古代,庙堂常用来纪念历史人物,而“此祠臣”则是指被人们遗忘的旧日臣子。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觉得自己就像那些不为人知的旧臣一样,被时代所遗忘。

“却将笔下黄麻意”,这里“笔下黄麻意”意味着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在古代,黄麻纸是一种常用的书写材料。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自己要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些被世界忽略的往事和情感。

最后一句,“自语山中白发人”,“山中白发人”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高龄与孤独。在山中,诗人对着自己的白发低声说话,这里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份宁静和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故土的怀念、对过去的追忆,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感寓二十首·其十八

昔人泣昆崙,泣使变清流。

嫠妇不恤纬,琐琐悲宗周。

薄蚀叔辄号,负阻愚公愁。

曾无百年身,浪自遗私忧。

野马袭日观,蚍蜉控岑楼。

齐客有高蹈,箕山无辍耰。

足己不累物,一毛轻九牛。

寄言悠悠子,毋贻尸祝羞。

(0)

安成道中作六首·其二

翠筱娟娟栖暗芳,半隐半见谁门墙,分曹戏儿嶷雁行。

今我垂垂老境逼,竹马鸠车怜汝狂。

(0)

访曹副宫不遇留题

一别仙标历四春,神霄今复又相亲。

炉中气候丹初熟,匣里光芒剑有神。

未驾鸾舆朝碧落,且将踪迹傲红尘。

乘风暂过羌庐去,异日相期拜紫宸。

(0)

和僧圆益先到灵泉

无烟远数三千嶂,有马同驱十二蹄。

却喜山前堪洗耳,水声激激听寒溪。

(0)

和钱穆父舍人

簪笏三人共一班,仙凡回首不相关。

连名花判围宫砚,隔坐香焚暗博山。

红药对开阶两畔,紫宸入侍殿中间。

更知外省文书少,草罢词头阁老閒。

(0)

代范德孺挽李稷运使四首·其四

遗札何堪问,知无封禅书。

杀身今已矣,报国事何如。

人去衣冠在,魂来户牖虚。

应同广川记,惟见玉蟾蜍。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