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归来一幅巾,庙堂谁记此祠臣。
却将笔下黄麻意,自语山中白发人。
故里归来一幅巾,庙堂谁记此祠臣。
却将笔下黄麻意,自语山中白发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作品,名为《见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
“故里归来一幅巾”,这里的“故里”指的是诗人的家乡,诗人用“一幅巾”来比喻自己的归来,这里蕴含着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同时,“一幅巾”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带回的一段往事或情感的寄托。
“庙堂谁记此祠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和无奈。在古代,庙堂常用来纪念历史人物,而“此祠臣”则是指被人们遗忘的旧日臣子。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觉得自己就像那些不为人知的旧臣一样,被时代所遗忘。
“却将笔下黄麻意”,这里“笔下黄麻意”意味着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在古代,黄麻纸是一种常用的书写材料。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自己要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些被世界忽略的往事和情感。
最后一句,“自语山中白发人”,“山中白发人”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高龄与孤独。在山中,诗人对着自己的白发低声说话,这里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份宁静和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故土的怀念、对过去的追忆,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昔人泣昆崙,泣使变清流。
嫠妇不恤纬,琐琐悲宗周。
薄蚀叔辄号,负阻愚公愁。
曾无百年身,浪自遗私忧。
野马袭日观,蚍蜉控岑楼。
齐客有高蹈,箕山无辍耰。
足己不累物,一毛轻九牛。
寄言悠悠子,毋贻尸祝羞。
一别仙标历四春,神霄今复又相亲。
炉中气候丹初熟,匣里光芒剑有神。
未驾鸾舆朝碧落,且将踪迹傲红尘。
乘风暂过羌庐去,异日相期拜紫宸。
簪笏三人共一班,仙凡回首不相关。
连名花判围宫砚,隔坐香焚暗博山。
红药对开阶两畔,紫宸入侍殿中间。
更知外省文书少,草罢词头阁老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