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代范德孺挽李稷运使四首·其四》
《代范德孺挽李稷运使四首·其四》全文
宋 / 毕仲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遗札何堪问,知无封禅书。

杀身今已矣,报国事何如。

人去衣冠在,魂来户牖虚。

应同广川记,惟见玉蟾蜍。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毕仲游为李稷运使所作的挽诗之一,具体是第四首。通过“遗札何堪问”开篇,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留下的信件无法回复的遗憾之情,暗示了对逝者深沉的怀念与哀思。接着,“知无封禅书”一句,可能暗指逝者未能完成或实现的功业或理想,增加了诗歌的悲壮色彩。

“杀身今已矣”一句,直接点明逝者的离世,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勇于牺牲精神的赞颂。“报国事何如”则进一步追问逝者生前对国家的贡献和影响,体现了对逝者功绩的深切关注与怀念。

“人去衣冠在,魂来户牖虚”描绘了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留下的衣物犹存,而其灵魂似乎仍在家中徘徊,营造了一种既现实又超脱的氛围,表达了对逝者永存于人心的信念。

最后,“应同广川记,惟见玉蟾蜍”以广川记为典故,可能是指逝者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虽然肉体消逝,但其精神与事迹将被后人铭记,如同月光下的玉蟾蜍一样,虽静默无声,却能照亮夜空,象征着逝者虽逝,但其精神与影响将永远流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其精神品质的赞美,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毕仲游
朝代:宋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猜你喜欢

风雨观桥于河西遂观莲于吕将军园亭嘉宾胜会与是用乘奉次骝山道长原韵八首·其二

老树团高荫,群峰矗四围。

海榴窥户发,沙鸟近人飞。

隔座鸣笳筦,凌风透葛衣。

莫惊梁燕语,谁是并谁非。

(0)

送念斋侍御赴阙

清江渺万里,天际指皇都。

绕阙双龙迥,横秋一鸮孤。

白云回使节,红树促征舻。

轺过霜威在,巴人忆得无。

(0)

送谢明府泮之善化·其一

自昔同门友,未论篪与埙。

长沙君出宰,岐路我何言。

阙曙流云淡,江春带雨浑。

客帆行处远,那复对清尊。

(0)

八月十五日夜对月

中宵清赏罢,独更倚廷阑。

银汉横双阙,金波汎一丸。

崷崒辰山小,萦纡渝水寒。

何时照颜色,不似在长安。

(0)

庆都道中遇邵玉泉大守倾盖论诗握手甚欢欲止余宿而行李先发矣因书别连白石佳作示余且索和敬次荅之·其二

高人别久成疏斥,隔里何缘一聚欢。

塞上谷风初布暖,江南梅雨正生寒。

边储暂尔劳区画,畿甸终然赖屏翰。

对叠每惭枯杏作,隋珠燕石不同看。

(0)

化州范太史墓次韵

椰榆未必遣心伤,慷慨还思在玉堂。

废馆岂堪寻旧迹,寒花犹为发幽光。

化州饱饭于何有,逐客含沙故不妨。

万里蜀川魂杳杳,独遗荒垄伴斜阳。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