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丝竹堂》
《丝竹堂》全文
明 / 王汝玉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东鲁分支远,西江衍派长。

风云开胜景,丝竹敞华堂。

架贮签新插,书存壁旧藏。

口传思伏胜,妄意笑共王。

圣道乾坤大,经文日月光。

方今逢盛治,奕叶看流芳。

(0)
鉴赏

此诗《丝竹堂》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描绘了丝竹堂内丰富的文化氛围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首联“东鲁分支远,西江衍派长”以地理方位起笔,象征着文化的源远流长,如同东鲁与西江的水流,汇聚成浩瀚的文化海洋。接着,“风云开胜景,丝竹敞华堂”则描绘出丝竹堂内景象的壮丽与高雅,风云变幻中展现出的美景与丝竹声声中敞开的华美殿堂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既宏大又精致的艺术氛围。

颔联“架贮签新插,书存壁旧藏”进一步展示了丝竹堂内丰富的藏书资源,既有新近收藏的书籍,又有历史悠久的典籍,新旧并存,体现了知识的传承与积累。而“口传思伏胜,妄意笑共王”则通过引用伏胜和共王的故事,强调了口头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对不实言论的嘲笑,体现出对知识严谨态度的重视。

颈联“圣道乾坤大,经文日月光”将话题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与道德层面,表达了对圣贤之道的尊崇与赞美,认为其影响深远,如同天地之大,日月之光,照亮人心,指引方向。最后,“方今逢盛治,奕叶看流芳”则展望未来,在当今盛世之下,期待后世能继承并发扬这份文化与智慧的光辉,让其世代流传,永放光芒。

整首诗通过对丝竹堂内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文化、历史、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思考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文化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王汝玉
朝代:明

(?—1415)明苏州府长洲人,本名璲,以字行,号青城山人。少从杨维桢学。落笔数千言,文不加点。年十七中浙江乡试。洪武末以荐摄郡学教授,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春坊赞善,预修《永乐大典》。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遂被轻薄名。后坐解缙累,下诏狱论死。有《青城山人集》。
猜你喜欢

临终诗

无心曾出岫,倦翮早知还。

为报长安使,休寻海上山。

(0)

寄陈厚之巳亥岁赴阙发洪井道中寄

根尘积习亘须弥,好事从来总未知。

蒲柳已惊秋向晚,膏肓长恐病难医。

静扃玉户应无漏,密注金轮会有期。

感激至言惭复喜,会当铭镂绝邪思。

(0)

胡卿才时思亭

祇今冢木上云雨,想见音容无恙时。

竟作怀归恋云舍,空馀泪眼看风枝。

功名未洗终天恨,岁月难忘罔极悲。

已觉夜林无触鹿,但看几砚出灵芝。

(0)

中秋对月

好天凉夕病衰馀,散步中庭瘦策扶。

禅客相逢宿山寺,玉轮同看上云衢。

十分归思悬江国,一半秋光入鬓须。

草露湿衣香雾重,更将毛骨洗冰壶。

(0)

次韵明应仲宗传送供

老住江上村,随分亦迎送。

陪堂一钵饭,不得日日供。

唯无清净福,正坐失脩种。

后身老湘庞,测然施心动。

妙语俱积香,把玩废吟讽。

才高气骏特,飞兔不受控。

天与洗妒悭,何止愈头痛。

吾闻佛事门,同宗而异用。

甘贽打粥锅,应仲独送供。

(0)

春去歌

杏子生仁桃叶长,西园日脚踰女墙。

墙阴娇语谁家娘,凉凉作队来采桑。

玉纤拾砾抵翠羽,莺燕笑语殊不忙。

吴蚕睡起未成茧,肺肠已作金丝光。

归来远山堆莫碧,无端野李娇春色。

辛夷花零愁更多,熏骨真香无处觅。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