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两奇树,常有好容色。
年年遇霜雪,谁谓寒可易。
大道久已丧,末路多凉德。
狐裘已适体,谁念寒涂客。
古有延陵子,使还过徐国。
徐君骨已朽,信义逾感激。
解剑挂高树,至宝非所惜。
此士难再逢,四顾吾何适!
庭前两奇树,常有好容色。
年年遇霜雪,谁谓寒可易。
大道久已丧,末路多凉德。
狐裘已适体,谁念寒涂客。
古有延陵子,使还过徐国。
徐君骨已朽,信义逾感激。
解剑挂高树,至宝非所惜。
此士难再逢,四顾吾何适!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咏怀三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庭前的两棵奇树为引子,它们虽然每年都要经历霜雪的考验,却依然保持美好的姿态,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道衰微、人心凉薄的感慨,暗示了自己身处乱世的孤独与无奈。
接着,诗人提到古代的延陵子,他即使在友人已逝的情况下,仍履行承诺,将宝剑挂在树上,显示了高尚的信义。这与当下的社会现状形成对比,诗人感叹像延陵子这样的君子已经难以再见,自己也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体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坚守信义的高尚人格的向往。
江上麒麟几高冢,大节如山摇不动。
十丈丰碑表墓门,幽光能贲泉台宠。
十字乃出尼父手,二千年来骨不朽。
特笔能存让国心,片石争得名山寿。
字迹剥落苔藓青,拿攫犹作蛟龙形。
阳冰之篆斯邈隶,对此不觉成蝘蜓。
小儒目论好苛细,真赝往往以臆计。
辙迹纵云未至吴,千里何难尺书寄。
观乐久流上国声,表微讵悖春秋意。
讫今访古蓉江湄,字青石赤形模奇。
若非至圣亲题字,安得风雷护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