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端州黄大用大用喜读书有志行数过予讲讨虽未诣宗本要自佳士可尚也心为形役遂以病死作二诗哭之·其二》
《挽端州黄大用大用喜读书有志行数过予讲讨虽未诣宗本要自佳士可尚也心为形役遂以病死作二诗哭之·其二》全文
宋 / 胡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锯屑霏谈涉往今,濡毫洒纸掞词林。

听歌鹿野三章后,帐下龙门九曲深。

十口西畴贫索莫,一官南选晚侵寻。

早知大易无思虑,应悔生前未洗心。

(0)
翻译
锯屑般的思绪穿越古今,笔尖在纸上流淌,编织出辞藻的森林。
聆听歌曲《鹿野三章》之后,仿佛深入龙门的曲折深处。
十个家庭在西部田地贫困艰难,我这个官员南下任职,时间已晚。
早知人生的道理无需过多思考,我应该后悔生前未能净化心灵。
注释
霏谈:形容思绪纷飞,如细碎的锯屑般。
濡毫:沾湿笔尖,指写字或作诗。
龙门:古代比喻高官显位,此处指仕途。
大易:指《易经》,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这里可能指人生哲理。
鉴赏

这首宋诗是胡寅对好友黄大用的悼念之作,表达了诗人对黄大用的敬仰和对其不幸早逝的哀痛。首句“锯屑霏谈涉往今”描绘了黄大用博学多识,他的言论如锯屑般细腻且跨越古今,显示出其深厚的学识底蕴。次句“濡毫洒纸掞词林”进一步赞美他才华横溢,笔墨间流淌出丰富的辞藻。

“听歌鹿野三章后,帐下龙门九曲深”运用典故,鹿野指古代贤士的隐居之地,龙门比喻学问之高深,形象地刻画了黄大用潜心学问、追求知识的场景。然而,“十口西畴贫索莫”则揭示了他家庭生活的艰辛,尽管才德出众,却未能改变贫困的生活状态。

“一官南选晚侵寻”反映了黄大用仕途坎坷,直到晚年才得到一些官职,但已临近生命的终点。“早知大易无思虑,应悔生前未洗心”表达了诗人对黄大用未能在生前摆脱世俗困扰,未能完全洗尽尘世之心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赞扬了黄大用的才情与品格,又流露出对友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亡者的怀念。

作者介绍
胡寅

胡寅
朝代:宋   字:明仲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生辰: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猜你喜欢

蚕麦

村村桑暗少桑姑,户户麦丰无麦奴。

又是一年春事了,缫丝捣麨笑相呼。

(0)

秋晚思梁益旧游三首·其一

幅巾筇杖立篱门,秋意萧条欲断魂。

恰似嘉陵江上路,冷云微雨湿黄昏。

(0)

夜坐闻鼓声

村居乐饮鼓鼕鼕,亭障无虞岁屡丰。

谁道喧呼妨熟睡,老人自爱地炉红。

(0)

自咏绝句八首·其六

一条纸被平生足,半碗藜羹百味全。

放下元来总无事,鸡鸣犬吠送残年。

(0)

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其八

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馀。

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

(0)

月洲李贾友山捧檄来淦访我梅下示教禁体物语咏梅佳句今岁梅开月洲仙去追和元韵感此良友

庭前有奇树,幽艳发寒柯。

寂寂众芳歇,绵绵生意多。

孤根依岭表,高节委岩阿。

清友今何在,悠悠空逝波。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