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津开水国,天际见孤洲。
漫指羊为石,还看蜃作楼。
波涛元浩劫,身世亦虚舟。
坐久忘醒醉,渔歌几唱酬。
清津开水国,天际见孤洲。
漫指羊为石,还看蜃作楼。
波涛元浩劫,身世亦虚舟。
坐久忘醒醉,渔歌几唱酬。
这首诗描绘了海珠寺周边的壮丽景象与诗人深刻的哲思。首句“清津开水国,天际见孤洲”以“清津”点明水道之清,与“开”字相呼应,展现出一片开阔的水域景象,而“天际见孤洲”则在广阔的背景中突出了一个独立的小岛,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下来的“漫指羊为石,还看蜃作楼”两句,运用了“羊”和“蜃”这两个自然界的元素,分别象征着石头和楼阁,通过比喻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界中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神奇的现象,同时也暗示了世间万物皆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欣赏。
“波涛元浩劫,身世亦虚舟”则是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波涛代表了自然界的动荡与变化,而“元浩劫”强调了这种变化的永恒性;“身世亦虚舟”则表达了个体生命在宇宙洪流中的渺小与短暂,如同漂浮在波涛上的小船,充满了无常与脆弱感。
最后,“坐久忘醒醉,渔歌几唱酬”描绘了诗人长时间沉浸在自然美景与深邃思考之中,仿佛忘记了现实的清醒与醉酒的区别,只有渔歌的回响作为心灵的慰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也暗示了在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中,人们能够找到心灵的寄托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珠寺周边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作品。
逢原未熟我,已与子相知。
自吾得逢原,知子更不疑。
把手湖上舟,望子欲归时。
茫然乃分散,独背东南驰。
寥寥西城居,邂逅与子期。
鸡鸣入省门,朱墨来纷披。
含意不自得,强颜聊尔为。
会合常在夜,青灯照书诗。
往往并衾语,至明不言疲。
悤悤舍我去,使我当从谁。
送子不出门,我身方羁縻。
我心得自如,今与子相随。
随子至湖上,逢原所尝嬉。
想见荷叶尽,北风卷寒漪。
已怀今日愁,更念昔日悲。
相逢亦何有,但有镜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