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伴寻春出郭游,寺门高耸接平畴。
梵钟响彻松阴外,玉磬音传佛座头。
嫩竹遥连村树绿,清溪倒映暮云浮。
一钩隐现虚空际,羡尔山僧得静修。
挈伴寻春出郭游,寺门高耸接平畴。
梵钟响彻松阴外,玉磬音传佛座头。
嫩竹遥连村树绿,清溪倒映暮云浮。
一钩隐现虚空际,羡尔山僧得静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出游,探访竹溪寺的场景。开篇“挈伴寻春出郭游”,点明了出游的目的和时节,春日踏青,充满生机与活力。接着“寺门高耸接平畴”,以高耸的寺门与广阔的田野相连接的景象,展现了竹溪寺的宏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梵钟响彻松阴外,玉磬音传佛座头”两句,通过钟声和磬音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暗示了寺庙的宗教性质和修行的环境。钟声悠扬,穿透松林,磬音清脆,回荡在佛座之上,两者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嫩竹遥连村树绿,清溪倒映暮云浮”描绘了竹溪寺周边的自然风光,嫩竹与村树相连,一片翠绿,清溪倒映着傍晚的云彩,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最后,“一钩隐现虚空际,羡尔山僧得静修”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僧侣生活的羡慕之情。一弯新月若隐若现于天际,象征着禅宗中“月印万川”的意境,暗示了僧侣们在静谧环境中得到的心灵净化与修行的深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竹溪寺及其周边的自然美景,更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精神修行的向往与赞美,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不及西京盛,空知鄠杜间。
衣冠为我累,丘壑羡君还。
陇麦逢春秀,林花着雨斑。
鸡豚社下醉,多与谢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