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面南台缭绕山,晚云归尽远空闲。
晴岚遍染参差玉,若比嵩阳季孟间。
便面南台缭绕山,晚云归尽远空闲。
晴岚遍染参差玉,若比嵩阳季孟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语言优美,意境清新。"便面南台缭绕山"一句,设定了场景,从一个高处的角度看出去,被连绵的山峦环抱着,给人一种开阔而又深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晚云归尽远空闲",则是时间的转换,天色渐晚,云彩散去,留下一片宽广的蓝天,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诗人的眼界和胸襟在这寥寥几笔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第三句"晴岚遍染参差玉",通过对山色与云气的描绘,更深化了秋日之美。"晴岚"指的是清晰明朗的山光,而"参差"则形容层次分明的意思,将自然景物比喻为精致如玉的工艺品,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一句"若比嵩阳季孟间",是将眼前的景色与历史上的某个时刻或人物做了比较。这里提到的"嵩阳"可能指的是嵩山,而"季孟"则可能是对古人季布、孟尝君的并称,或许诗人是在表达一种超越时空的怀旧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在意境上追求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感觉,而在艺术表现上则注重层次分明和细腻生动,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深刻情感,还能从中领略到古典诗词那种淡远而又清新的美学境界。
青布衲,碧藜筇。诗吟白芍药,曲唱紫芙蓉。
一局著残人事醒,七弦弹破世间空。
时乎泛一叶于沧海之外,时乎飞片羽于虚空之中。
铁笛横吹老龙泣,金樽一倒琪花红。
孤猿啸夜月,淡露滴秋风。
云锦溪深碧无底,天苍山秀绿不穷。
白鹤卧占眠牛草,丹鹊飞上栖鸦松。
真人一声长啸于蓬莱之东,青童回首指道神仙中之最雄。
孙生非画师,趣尚颇奇伟。
为人少谐合,不肯畜妻子。
时时入深山,信足动百里。
萧然坐盘石,尽日曾不起。
精心忽有得,纵笔何恢诡。
万象皆自然,神工相表里。
流传落人间,万金易寸纸。
君家缚虎图,用意尤精致。
虽云锁纽牢,观者犹披靡。
昔闻刘纲妻,制虎如犬豕。
系之床脚间,垂头受鞭箠。
孙生傥未见,画此亦何理。
明知非世人,羽化实不死。
愿君佗日归,置之成都市。
必有乘槎人,庶几能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