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念思庸翁,未老遽焉之。
执谦鲁恭士,邃语匡衡诗。
当年聆一二,服膺犹在兹。
懊予匪善问,未穷珠薮奇。
颇解理痿木,墓杨空潇澌。
悽切向谁语,残灯照泪垂。
言念思庸翁,未老遽焉之。
执谦鲁恭士,邃语匡衡诗。
当年聆一二,服膺犹在兹。
懊予匪善问,未穷珠薮奇。
颇解理痿木,墓杨空潇澌。
悽切向谁语,残灯照泪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于汴对已故友人刘思庸先生的怀念之作。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首句“言念思庸翁”,直接点出对刘思庸先生的怀念之情。接着,“未老遽焉之”表达了对先生过早离世的惋惜与不解。以下几句通过描述刘思庸先生的品德与学问,如“执谦鲁恭士,邃语匡衡诗”,展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谦逊的品质,以及对古代文学的深刻理解。
“当年聆一二,服膺犹在兹”则回忆了与刘思庸先生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先生教诲的铭记在心。然而,“懊予匪善问,未穷珠薮奇”表达了自己未能充分汲取先生智慧的遗憾,暗示了对知识探索的渴望。
最后,“颇解理痿木,墓杨空潇澌”可能是在感叹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尚浅,如同面对枯萎的树木一般。而“悽切向谁语,残灯照泪垂”则以凄凉的氛围收尾,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哀伤与不舍,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泪水。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自我反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紫府琳腴照玉壶,来沾隐吏北山隅。
遥知拜赐瞻金阙,应笑流涎湿领须。
醉面看君红作缬,衰颜怜我绿凋蒲。
明年何止分琼液,细葛香罗世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