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门外天宁寺,最古花宫冠广陵。
指月禅枝阅百代,庋经阿阁耸三层。
亲民乍为思苏轼,传法何须问慧能。
我自多忧非独乐,岂能香界镇吟凭。
天宁门外天宁寺,最古花宫冠广陵。
指月禅枝阅百代,庋经阿阁耸三层。
亲民乍为思苏轼,传法何须问慧能。
我自多忧非独乐,岂能香界镇吟凭。
这首诗描绘了天宁寺的历史悠久与庄严之美。诗人以“最古花宫冠广陵”开篇,赞美天宁寺在广陵地区历史地位之尊崇,犹如最古老的花园,冠绝群芳。接着,“指月禅枝阅百代,庋经阿阁耸三层”,通过禅枝见证百代沧桑,高耸的经阁承载着千年智慧,展现了寺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亲民乍为思苏轼,传法何须问慧能”,诗人联想到古代文人苏轼与禅宗大师慧能,表达了对天宁寺作为民众精神寄托与法脉传承之地的感慨。最后,“我自多忧非独乐,岂能香界镇吟凭”,诗人自述虽有忧虑,但亦能在寺庙的香火与吟咏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体现了对天宁寺精神境界的深刻感悟与向往。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赞颂了天宁寺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体悟与追求,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