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须弥第一槌,电光石火太迟迟。
象王行处狐踪绝,师子咆哮百兽危。
提起须弥第一槌,电光石火太迟迟。
象王行处狐踪绝,师子咆哮百兽危。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宗杲所作的《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中的第六十三首。诗人以锤击须弥山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力量和速度的极致展现。"须弥第一槌"象征着无比巨大的力量,而"电光石火太迟迟"则形容这种力量瞬间爆发,如同闪电划破长空,石火熠熠生辉,但又显得缓慢而震撼。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象王行处狐踪绝",将象王比喻为具有威严和震慑力的人物,他的行动使得狐狸这样的狡猾生物也消失无踪,显示出力量的震慑力。"师子咆哮百兽危"则以狮子的怒吼来象征禅师的智慧和威严,使得其他动物(百兽)都感到恐惧,寓意佛法的威慑力和智慧的光芒。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传达出禅宗中对于觉悟和智慧力量的赞美,以及对修行者内在修为的期许。
江南三月花满城,城南城北堪游行。
马啼冲晓踏春去,日暮归来空复情。
溪桥系马纡春步,绿遍苍苔旧时路。
醉眼低迷杨柳烟,春衣坐湿蔷薇露。
重门曲槛花阴阴,李径桃蹊深复深。
手持红烛候归路,应见儿童知赏心。
赏心自少今已老,每忆花枝被花恼。
寄语高林宿鸟知,明朝莫更催归早。
空堂宿雾衣巾湿,展卷看图向庭立。
高峰巃嵷树蒙葺,雨气山光满川湿。
中有扁舟一钓翁,手把纶竿头戴笠。
欲渡真愁野水昏,将归更恐溪风急。
渠虽不语吾亦解,已觉良工竟先入。
练川老子旧名流,三十年来邈谁及。
今时画工强解事,枉秃霜毫翻墨汁。
舍人耽诗复爱画,断素遗缣总收拾。
向来卷帙堆比山,后得此图尤什袭。
嗟予对此开郁悒,如热者濯渴者汲。
诗成画法两无聊,空对西山高岌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