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僻壤久相亲,舟辑还家问故人。
松菊已荒三亩宅,江湖空累十年身。
输君独把沧波钓,容我同看碧水云。
笑杀归山唐李渤,又干朝政费精神。
柴桑僻壤久相亲,舟辑还家问故人。
松菊已荒三亩宅,江湖空累十年身。
输君独把沧波钓,容我同看碧水云。
笑杀归山唐李渤,又干朝政费精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仲所作的《和梁公齐见寄韵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偏远之地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柴桑僻壤久相亲”,点明了地点和情感的深厚,柴桑作为偏远之地,却能长久地与友人相依相伴,体现了友情的坚韧与纯粹。接着“舟辑还家问故人”一句,描述了诗人乘舟回家后,不忘问候老友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这份情感的真挚。
“松菊已荒三亩宅,江湖空累十年身。”这两句通过描写故居的荒芜和江湖生涯的劳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感慨。故居的松菊已不再,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而“江湖空累十年身”,则表达了诗人多年漂泊江湖的辛劳与疲惫。
“输君独把沧波钓,容我同看碧水云。”这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与豁达的心态。诗人羡慕友人能够独自在江海垂钓,享受宁静与自由,同时也愿意与友人一同欣赏碧水白云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最后,“笑杀归山唐李渤,又干朝政费精神。”这一句以唐代隐士李渤为例,讽刺了那些追求隐逸生活却仍被朝政牵绊的人,表达了诗人对真正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与幽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自由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复杂心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月懒兰闺,云慵柳榭。倩魂飘断帘隙。
细写生绡,化入暝烟无迹。
暗银塘、腻粉吹香,伴那日、曲阑空碧。
脉脉镇、含娇欲堕,个中描得。怯咏西楼素魄。
剩一缕吟边,茜丝沾湿。睡熟闲鸥,波底梦痕凉白。
颤罗衣、画槛风侵,褪不尽、可怜颜色。
颦夕怅团栾,小影花阴遥隔。
河桥人去,便柔腰影瘦,堕鬟钗乱。
拂水藏鸦,锦城不记年光换。
斜风冷雨隋堤畔,那更忆、舞馀娇困。
问灵和、往日张郎,可风流犹擅。应念繁华事散。
方落絮抽条,便成凄惋。
人世愁多,从今莫向人青眼。
离怀别苦何时断,待种向、小庭深院。
不堪惯、只系斑骓,临野岸。
殿春春已去,池台如梦,销魂一顾。
梦不分明,休问谁家庭宇。
淡薄脂痕慵傅,拚禁受、几番风雨。
君莫妒,同命东风,尽甘迟暮。
空自忏、绀鬓年年,情天易老,念念芳悰非故。
不应邂逅,迎笑花枝,如此萧凉情绪。
试检点、人间何味,漫赢得、清愁如许。
谁共语,倦矣栖林静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