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日再中》
《赋得日再中》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阳德隆熙运,祥光应瑞躔。

神曦腾四极,圆景曜中天。

露浴朱轮净,云披宝镜鲜。

无私临万国,有照彻重玄。

测晷桐圭正,团阴树盖圆。

六龙齐玉勒,万象烛玑璿。

政睹丰亨候,仍看丽正年。

明明宸位食,赫赫储宫连。

午运符尧数,寅春接启贤。

葵心何以献,长奉日华前。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区大相的《赋得日再中》描绘了日中景象的壮丽与神圣,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首句“阳德隆熙运”,开篇即点出太阳之德行盛大,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接着“祥光应瑞躔”则进一步强调了太阳光芒与吉祥之气的对应关系,预示着好运与和平的到来。接下来的几句“神曦腾四极,圆景曜中天”,描绘了太阳在天空中升起,其光芒照亮四方,如同神灵般照耀大地,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

“露浴朱轮净,云披宝镜鲜”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太阳比作宝镜,被云彩轻轻覆盖,又如沐浴在露水之中,显得格外清新明亮。这不仅描绘了太阳的美丽,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纯净。

“无私临万国,有照彻重玄”则表达了太阳普照万物,不分贵贱,公正无私的精神,同时也寓意着君主的仁德与公平。接下来的“测晷桐圭正,团阴树盖圆”,通过观察日影与树木的阴影,进一步展现了太阳与自然界的互动,体现了古人对天文与地理知识的掌握。

“六龙齐玉勒,万象烛玑璿”一句,以神话中的六龙驾云车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的辉煌与壮观,同时“万象烛玑璿”则意味着万物在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出璀璨的光彩,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生活的富足。

最后,“政睹丰亨候,仍看丽正年”表达了对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期待,以及对美好年岁的向往。“明明宸位食,赫赫储宫连”则进一步强调了君主的权威与地位,以及家族的延续与传承。“午运符尧数,寅春接启贤”则通过引用古代帝王的治国理念,表达了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追求。“葵心何以献,长奉日华前”以向日葵向阳生长的形象,表达了对太阳(象征君主或理想)的忠诚与奉献,寓意着对光明与正义的不懈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中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社会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与赞美,充满了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挽北山子何子三首·其二

昔年夫子在,已虑晓星稀。

气运嗟辰岁,天文动少微。

素帏兄并殡,丹旐子同归。

总是堪伤处,瑶琴声更稀。

(0)

和永叔芍药

不逐群花散漫开,风前一笑尚淹回。

使人便有留春意,对尔强须衔酒杯。

时与乐并真胜会,笔缘情赋尽高才。

如何只得新诗看,也似南园纵赏来。

(0)

剑池

属镂堪为后人伤,池溜清泉有恨长。

不斩妖邪斩忠直,淡烟荒草鹿麋场。

(0)

送程给事知越州

菟符优寄宠清贤,邸吏相惊印绂鲜。

方面几称良太守,名区今作小神仙。

夏王古穴幽藏怪,贺监明湖冷浸天。

为语钱塘二千石,诗筒频发渡江船。

(0)

题关彦长孤山四照阁

湖山天下之绝境,群山绕湖千百重。

碧笋四插明镜外,此阁正落明镜中。

绿波一穗扫沙尾,拥门尽是红芙蓉。

清香断处接苍霭,绿萝攀树登高峰。

当轩不置窗与槛,湖光山翠还相通。

侧耳似闻天上语,接手便欲翻长空。

忽疑跃入画屏上,但觉毛发生清风。

光景动荡失天地,直与颢气争雌雄。

君何容易得此处,著意镵凿由天公。

西湖虽然多佳境,游人到此景遂穷。

昔日郎官退居此,足踏藤履手携筇。

时陪金壶宴亲旧,船飞两楫如归鸿。

溪鱼鲜白玉膏脆,林果红熟燕脂浓。

挥弄清泉倚苍石,当时即是神仙翁。

又况诸子尽奋发,绿袍照烂时相从。

我来登览但叹息,有家不得居江东。

至今此景常入梦,尚有清气留心胸。

屡蒙书尾追拙唱,强临纸札诚难工。

湖山有灵必见笑,便与弃掷无留踪。

直须收拾买邻舍,兄乎异日能相容。

(0)

同贾运使章职方王推官赏梅

花前留客解金鞍,拣遍繁梢尽折残。

翠帽插来无处著,玉盘收取与人看。

无言有意空相对,欲去重来更绕栏。

把酒殷勤须会取,风头只待作春寒。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