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绕柴门几曲湾,葛巾野服对青山。
日招老鹤庭前舞,偏喜婆娑破醉颜。
水绕柴门几曲湾,葛巾野服对青山。
日招老鹤庭前舞,偏喜婆娑破醉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首句“水绕柴门几曲湾”,以流水环绕简朴的门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不失灵动的氛围。水的流动与弯曲,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也暗示了生活的流转与变化。
接着,“葛巾野服对青山”一句,诗人以朴素的装扮面对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这种简朴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淡泊。葛巾和野服象征着不拘形式、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日招老鹤庭前舞”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太阳下,老鹤在庭院中翩翩起舞,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也赋予了自然生命以灵性,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偏喜婆娑破醉颜”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情感。这里的“破醉颜”并非指酒醉后的脸庞,而是形容诗人因被自然美景所感动,内心喜悦至极,仿佛连笑容都变得生动起来。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其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平原二三月,百卉艳天地。
轻云荡风光,野马走山气。
灰心忽飞扬,联翩逐游骑。
游意莽阔寥,肯为寻芳腻。
登峰须第一,腰脚久未试。
水尽乃得山,岚回适藏寺。
客有霞外赏,啸落松间吹。
长江献浮练,群峰合晴翠。
当年猬须人,凭陵极雄恣。
世不生英雄,此亦可人意。
歌舞为尘埃,风景苦无异。
吊古兼伤春,我心悄然悴。
日暮归去来,精灵脱相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