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二三月,百卉艳天地。
轻云荡风光,野马走山气。
灰心忽飞扬,联翩逐游骑。
游意莽阔寥,肯为寻芳腻。
登峰须第一,腰脚久未试。
水尽乃得山,岚回适藏寺。
客有霞外赏,啸落松间吹。
长江献浮练,群峰合晴翠。
当年猬须人,凭陵极雄恣。
世不生英雄,此亦可人意。
歌舞为尘埃,风景苦无异。
吊古兼伤春,我心悄然悴。
日暮归去来,精灵脱相魅。
平原二三月,百卉艳天地。
轻云荡风光,野马走山气。
灰心忽飞扬,联翩逐游骑。
游意莽阔寥,肯为寻芳腻。
登峰须第一,腰脚久未试。
水尽乃得山,岚回适藏寺。
客有霞外赏,啸落松间吹。
长江献浮练,群峰合晴翠。
当年猬须人,凭陵极雄恣。
世不生英雄,此亦可人意。
歌舞为尘埃,风景苦无异。
吊古兼伤春,我心悄然悴。
日暮归去来,精灵脱相魅。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临白纻山的所见所感。首句“平原二三月,百卉艳天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接着“轻云荡风光,野马走山气”以轻盈的云彩和奔腾的山气,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活力。
“灰心忽飞扬,联翩逐游骑”写出了诗人随着游人的足迹,仿佛心灵也随风飘扬,自由自在。接下来“游意莽阔寥,肯为寻芳腻”表达了诗人追求广阔自由的心境,不愿沉溺于琐碎的寻花问柳之中。
“登峰须第一,腰脚久未试”则透露出诗人对登山的渴望已久,此刻终于得以实现。“水尽乃得山,岚回适藏寺”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变换,山岚缭绕,寺庙隐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客有霞外赏,啸落松间吹”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畅谈,笑声回荡在松林间的场景,充满了友情与欢愉。“长江献浮练,群峰合晴翠”则将目光转向远方,长江如练,群峰在晴空下显得格外翠绿,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当年猬须人,凭陵极雄恣”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英雄豪情的向往。“世不生英雄,此亦可人意”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但同时也找到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最后,“歌舞为尘埃,风景苦无异”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吊古兼伤春,我心悄然悴”则在缅怀古人与感叹春逝的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忧郁与哀愁。“日暮归去来,精灵脱相魅”以日落为结,寓意着一天的结束,以及心灵的释放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天登山的生动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