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扣亭前。记春花落尽,才返吟鞭。
鸭头凝练浦,鹅眼屑榆钱。兰期空约月初弦。
待来不来,红桥小船。蓬山近,又风引翠鬟不见。
飞燕,书乍展。哽咽泪痕,犹自芳笺染。
玉镜妆台,青莲砚匣,定自沉吟千遍。
解道临行更开封,背人一缕香云剪。
知他别后,凤钗拢鬓深浅。
桐扣亭前。记春花落尽,才返吟鞭。
鸭头凝练浦,鹅眼屑榆钱。兰期空约月初弦。
待来不来,红桥小船。蓬山近,又风引翠鬟不见。
飞燕,书乍展。哽咽泪痕,犹自芳笺染。
玉镜妆台,青莲砚匣,定自沉吟千遍。
解道临行更开封,背人一缕香云剪。
知他别后,凤钗拢鬓深浅。
这首清代朱彝尊的《换巢鸾凤》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象和离别之情。开篇“桐扣亭前”,以梧桐树下的亭子为背景,暗示了季节变换与诗人的情感交织。"记春花落尽,才返吟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以及刚刚结束吟游生活的感慨。
接下来,“鸭头凝练浦,鹅眼屑榆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鸭头状的水边景色和鹅眼般的榆钱,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美。"兰期空约月初弦",借兰花盛开的时节和月圆之夜,寄托了诗人与友人的约定未能实现的遗憾。
“待来不来,红桥小船”进一步渲染了期待与失落的情绪,红桥与小船象征着相聚的希望,但友人迟迟未至。“蓬山近,又风引翠鬟不见”,蓬莱仙山般的距离,加上风吹散了女子的发髻,暗示了分别的无奈。
“飞燕,书乍展”转而写信中的情感,泪水浸湿了书笺,表达了深深的思念。"玉镜妆台,青莲砚匣,定自沉吟千遍",通过想象对方在孤独中反复回味情书,展现了深情的牵挂。
最后,“解道临行更开封,背人一缕香云剪”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女子剪下自己的发丝赠予对方,寓意着深深的不舍。"知他别后,凤钗拢鬓深浅"则以凤钗的深浅暗示了女子对别后生活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苦,情感真挚,画面生动,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