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帆拂晓春江上,鲜云生缬波如掌。
一声转柁过苍岩,惊起白鸥飞两两。
三山已尽牛渚来,巉崖三面排江开。
昔人一矢斗天险,即今无浪犹风雷。
我来舍舟登绝壁,万丈高寒荡心魄。
水深不见燃犀人,断霞鱼尾星星赤。
短帆拂晓春江上,鲜云生缬波如掌。
一声转柁过苍岩,惊起白鸥飞两两。
三山已尽牛渚来,巉崖三面排江开。
昔人一矢斗天险,即今无浪犹风雷。
我来舍舟登绝壁,万丈高寒荡心魄。
水深不见燃犀人,断霞鱼尾星星赤。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在春江上航行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面上的云彩、波纹以及航行中的动态美。首句“短帆拂晓春江上”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宁静的早晨,帆影与晨光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接着,“鲜云生缬波如掌”一句,通过“鲜云”和“缬波”的描绘,展现了云彩与水面波纹的和谐之美,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一幅画卷。
“一声转柁过苍岩,惊起白鸥飞两两。”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船只经过陡峭岩石时的情景,以及随之而来的白鸥群起飞翔的动态,充满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随后,“三山已尽牛渚来,巉崖三面排江开”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描绘了船只继续前行,最终到达牛渚矶的壮丽景象,同时通过“巉崖三面排江开”的描述,展现了江面的广阔与壮观。
“昔人一矢斗天险,即今无浪犹风雷。”这两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勇敢探险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尽管时代变迁,但自然的力量依旧强大,如同昔日的勇士面对天险时的勇猛与今日江面的平静中仍蕴含着的不息之力。
最后,“我来舍舟登绝壁,万丈高寒荡心魄。水深不见燃犀人,断霞鱼尾星星赤。”诗人亲自登临绝壁,感受万丈高寒带来的震撼,同时通过“水深不见燃犀人”的描述,既体现了对古代探险者的怀念,也寓意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蕴含了对历史、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