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四栖贤院三峡桥》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其四栖贤院三峡桥》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

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

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

倏至走长蛟,捷来翻素雪。

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

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

老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

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三峡桥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流从高处奔腾而下的磅礴气势,以及石梁与水流交汇时的壮观场景。

首句“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描绘了两岸峭壁相对,水流直冲而下的景象,形成了一种险峻的美。接着,“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描述了水流从高处奔腾而下,经过多次曲折,最终汇入三峡桥的情景。这种动态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水流的冲击力和速度。

“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则进一步展示了三峡桥的地理位置和结构特点。石梁作为水流与地面的交汇点,既稳固又神秘,远望时时隐时现,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接下来,“倏至走长蛟,捷来翻素雪”,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如同长蛟般迅速滑过,又如翻滚的白雪般洁白,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动态美。

“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强调了水流的震撼力。水流的声音如同雷鸣,势如高山倒下,展现了水流的雄伟和力量。最后,“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观景象时的震撼和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然之美超越言语所能表达的极限。

“老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是对前人诗句的赞美,表明了诗人对古代文人描绘自然美景的敬仰。最后一句“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表达了诗人希望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能够化身为鹤,乘着水流,享受月光下的宁静与自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三峡桥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向往。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题洪都铁柱观·其一

西江江上有灵湫,上有仙人碧玉楼。

百尺露茎埋故国,千年砥柱屹中流。

曾漂蜃气归瀛海,不谓龙泉出剑州。

谁遣戎衣尘溷久,股肱闻已进谋猷。

(0)

女儿港阻风

老屋疏篱半掩门,断烟疏柳几朝曛。

雨昏潮口生春水,天入江东有暮云。

山翠犹疑妆泪湿,眼波如恨宝钗分。

岂无渔笛苍茫里,垂老飘零不忍闻。

(0)

送僧游方二首·其二

匡庐华顶一跻攀,心地开明眼界宽。

记取当时好山色,还家写作画图看。

(0)

送苏秀才还吴

万木霜馀叶尽殷,敝裘季子又思还。

长亭草色东西堠,落日猿声远近山。

琴瑟旧曾居爨下,骅骝终见入天闲。

到家已觉春闱近,黄卷青灯莫放閒。

(0)

次韵如律侍者

蚤悟空门学,迷津得济涯。

逢人谈净业,邀伴结长斋。

瓶古泉滋莹,杯香茗味佳。

定知趺坐外,别自有吟怀。

(0)

挽吴下王处士二首·其一

车马阊门路,生前多故知。

青山映疏雨,有客为书碑。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