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成国公家槐树歌》
《成国公家槐树歌》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古风

东平王家足乔木,中有老槐寒更绿。

拔地能穿十丈云,盘空却荫三重屋。

忆昔前王初种时,高门驷马相追随。

五朝恩露簪缨重,四世威声草木知。

世间植物因人瑞,培植深根乃天意。

向月长留宿凤巢,排霜故作蟠虬势。

舞袖飞花绕北堂,屯阴列戟森成行。

碧窗雨过看秋霁,纱帽风低坐晚凉。

古来匠石须廊庙,堂中丝竹应同调。

冯氏空传大树名,王公岂待三槐兆。

木天老朽旧通家,树犹如此我堪嗟。

愿公人好树亦好,长共河山阅岁华。

(0)
鉴赏

这首《成国公家槐树歌》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通过对一棵古老槐树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之美。

开篇“东平王家足乔木,中有老槐寒更绿”,以“足乔木”和“老槐”点出槐树生长于历史悠久的贵族之家,而“寒更绿”则描绘了即使在寒冷季节,这棵老槐依然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接着,“拔地能穿十丈云,盘空却荫三重屋”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展示了槐树的高大与茂盛,它仿佛能直插云霄,其枝叶覆盖了三层房屋,展现出其壮观的气势。

“忆昔前王初种时,高门驷马相追随”回忆了这棵槐树的种植历史,以及它见证了贵族家族的兴盛与荣耀。“五朝恩露簪缨重,四世威声草木知”进一步强调了这棵树作为家族象征的重要性,它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荣誉,也影响着周围环境,成为人们熟知的标志。

“世间植物因人瑞,培植深根乃天意”表达了对这棵树独特生命力的赞美,认为它的存在是上天的旨意,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家族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向月长留宿凤巢,排霜故作蟠虬势”描绘了槐树在月光下吸引凤凰栖息,以及在霜雪中保持坚韧不拔的姿态,赋予了它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下来的几句“舞袖飞花绕北堂,屯阴列戟森成行。碧窗雨过看秋霁,纱帽风低坐晚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槐树在不同季节、不同情境下的美丽景象,如春日的花朵围绕北堂翩翩起舞,夏日的浓荫下排列的戟形物象,秋雨过后碧窗映照的晴朗天空,以及晚风轻拂纱帽的凉爽时刻,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诗意。

最后,“古来匠石须廊庙,堂中丝竹应同调。冯氏空传大树名,王公岂待三槐兆”表达了对古代能工巧匠的敬仰,以及对家族传承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冯氏空传大树名,王公岂待三槐兆”之句,暗示了家族虽有名誉,但真正的传承与荣耀在于后人的品德与才能。

“木天老朽旧通家,树犹如此我堪嗟。愿公人好树亦好,长共河山阅岁华”则是诗人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家族成员如同这棵老槐一样,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能保持高尚的品质,与国家、山河共同见证历史的更迭。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棵古老槐树的形象,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家族、国家乃至自然界的深情厚谊。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送刘兵宪长钦赴滇中·其一

秋宪能文似马卿,玺书尺一奉西行。

版收君长三千部,旆入丁男十万兵。

邛杖至今通越巂,楼船犹自会昆明。

铙歌好奏从军乐,仆射何妨是父兄。

(0)

宋西宁忠父黄孝廉白仲李山人次公夜过得渑字

莼鲈归不及张鹰,橡栗餐犹胜杜陵。

斋里已图山似洛,溪头谁送酒如渑。

醉堪深夜歌招隐,老敢逢人问代兴。

公等他时怀倦客,七松高卧石门灯。

(0)

寄方山人景武时从戚大将军在岭外

蓟门传尺素,白下久相闻。

学似陈书记,行随霍冠军。

岭云朱鹭曲,江雨白鸥群。

秋晚吾将去,扶藜一问君。

(0)

咏吕鸿胪园菊次刘观察韵六首·其六白雀舌

罗含神雀不须惊,化作秋花向晚晴。

应节迎风还欲舞,夜深疑有白环声。

(0)

咏吕鸿胪园菊次刘观察韵六首·其五白牡丹

亭前露满水晶盘,待得重阳借客看。

好近万年枝下种,朔风不到玉楼寒。

(0)

立秋夜闻歌同邵长孺汪元干程无过汪季鸾程右文作二首·其二

曲高谁得似韩娥,曾向尊前几度歌。

此夕长安飞一叶,白云寒色满关河。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