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萝觅溪隐,爱竹坐禅关。
霁日树头树,淡烟山外山。
登桥窥烂漫,入谷听绵蛮。
无限东君意,芳尊夜未还。
扪萝觅溪隐,爱竹坐禅关。
霁日树头树,淡烟山外山。
登桥窥烂漫,入谷听绵蛮。
无限东君意,芳尊夜未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西山溪隐庵时所见之景,以及其内心的感受。首句“扪萝觅溪隐”以动作描写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探索自然、寻找幽静之所的情态。接着,“爱竹坐禅关”一句,不仅点出了庵中环境的清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霁日树头树,淡烟山外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霁日”与“淡烟”的描绘,营造出一幅晨光初照、云雾缭绕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之美。而“登桥窥烂漫,入谷听绵蛮”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通过“窥”和“听”的动作,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切体验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无限东君意,芳尊夜未还”两句,以“东君”象征春天和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芳尊夜未还”,不仅描绘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景,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