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无俗韵,喜与猿鹤群。
白云山头一片石,高卧几经秋复春。
只愁贫欲弃我去,不愿富贵来逼臣。
盛世亦知轻贱士,野人终是爱閒身。
白眉夫子晚相识,众中与我心莫逆。
连床促席动经时,写愫披衷无不悉。
赠我新诗满案头,至今犹带烟霞色。
我生与我周旋久,懒向人前事奔走。
爱君声气两相投,不惜倾情与君友。
我在天坛扫落花,与君相望隔云霞。
清风明月不同赏,使我独立兴长嗟。
我有清溪万丈流,我有松林五月秋。
芒鞋竹杖倘相过,与君笑咏消离忧。
我生无俗韵,喜与猿鹤群。
白云山头一片石,高卧几经秋复春。
只愁贫欲弃我去,不愿富贵来逼臣。
盛世亦知轻贱士,野人终是爱閒身。
白眉夫子晚相识,众中与我心莫逆。
连床促席动经时,写愫披衷无不悉。
赠我新诗满案头,至今犹带烟霞色。
我生与我周旋久,懒向人前事奔走。
爱君声气两相投,不惜倾情与君友。
我在天坛扫落花,与君相望隔云霞。
清风明月不同赏,使我独立兴长嗟。
我有清溪万丈流,我有松林五月秋。
芒鞋竹杖倘相过,与君笑咏消离忧。
这首诗《山中寄答马伯超》由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通过描绘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之美的精神世界。
首句“我生无俗韵,喜与猿鹤群”,开篇即表达了诗人不随世俗、喜爱与自然界的动物为伴的高洁情操。接着,“白云山头一片石,高卧几经秋复春”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场景,以“白云”、“山石”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通过“只愁贫欲弃我去,不愿富贵来逼臣”表达自己对物质贫富的淡然态度,更愿意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盛世亦知轻贱士,野人终是爱閒身”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的淡漠,更倾向于享受自然带来的闲适生活。接下来,“白眉夫子晚相识,众中与我心莫逆”表明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是在众多人群中也能找到心灵相通的朋友。“连床促席动经时,写愫披衷无不悉”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坦诚交流的场景,体现了真挚的友情。
“赠我新诗满案头,至今犹带烟霞色”表现了诗人珍视友情,将朋友的赠诗视为珍贵的礼物,这些诗句至今仍能感受到那份自然之美。“我生与我周旋久,懒向人前事奔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更愿意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爱君声气两相投,不惜倾情与君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愿意付出真心与朋友结缘。
最后,“我在天坛扫落花,与君相望隔云霞”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感,虽然相隔云霞,但心意相通。“清风明月不同赏,使我独立兴长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独享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我有清溪万丈流,我有松林五月秋”再次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拥有清溪流水和松林秋色作为心灵的慰藉。“芒鞋竹杖倘相过,与君笑咏消离忧”则以轻松愉快的口吻,邀请朋友一同欣赏自然美景,共同消解离别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珍惜友情的精神风貌,充满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洪河注天南,兵气横高穹。
我从兵前来,归心疾惊鸿。
官柳未摇落,莲荇香濛濛。
吏舍在前村,旧年养疏慵。
爰自三军去,青苔瘗人踪。
夕阳叩柴门,欢迎来仆僮。
浊酒古罍洗,停觞问新松。
却对一床书,睡鸭孤烟中。
土花晕湖玉,冰弦冷霜桐。
灯火未可亲,露坐茅堂东。
西山月中淡,夜茶煮松风。
到床便安寝,不复知晨钟。
平生幽栖心,斯言略形容。
人道动有患,百态交相攻。
而我触类真,冶容鄙青红。
非才见临事,叩之辄空空。
知难不知回,飘流剧飞蓬。
暂去声利场,乐佚犹无穷。
况于得行意,萧洒毕此躬。
勿为才者传,从渠作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