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频年值岁凶,东南财赋半成空。
万方一统虽遭际,斗米三钱尚未逢。
减膳共知劳圣虑,转输谁复念民穷。
感来便欲抽簪去,恐负清朝教养□。
西北频年值岁凶,东南财赋半成空。
万方一统虽遭际,斗米三钱尚未逢。
减膳共知劳圣虑,转输谁复念民穷。
感来便欲抽簪去,恐负清朝教养□。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复杂状况。首联“西北频年值岁凶,东南财赋半成空”描绘了当时全国多地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导致东南地区的财富几乎耗尽的情景。颔联“万方一统虽遭际,斗米三钱尚未逢”指出尽管国家表面上统一,但百姓生活依然困苦,粮食价格高昂,普通民众难以承受。
颈联“减膳共知劳圣虑,转输谁复念民穷”表达了对皇帝勤俭节约的赞许,同时也揭示出官员们在关注国家财政的同时,却忽视了底层民众的贫困现实。尾联“感来便欲抽簪去,恐负清朝教养□”流露出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以及想要辞官归隐,却又担心辜负朝廷教育之恩的矛盾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晚期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