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
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
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
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
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
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涂所作,名为《寄青城山颢禅师》。诗中表达了对一位已去世的师父或高僧的怀念之情,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俗、遥不可及的意境。
“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开篇即强调了对师父的深切怀念,但这种怀念是无从触及的,因为师父已经远去,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又渺茫的地方。
“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诗人在林下寻找师父的教诲,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人在尘世间,只能看到眼前的山峰,这里“法”指的是禅学中的修行方法和悟道之法,“山”则是自然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在精神上与师父隔绝的感受。
“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孤寂的情景,全年无人到访,只有鸟儿归巢,空洞的声音让人更加感到孤独和悲凉。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最后两句提到了诗人曾经听过的一位名为“无生”的禅师的教诲,表达了对这位尚未回归的师父的关切和同情。这里的“无生”可能是指一种修行境界,即达到了一种超脱生死、不再轮回的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禅学意象,表达了对已逝高僧的深切怀念与精神上的不舍。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衡门无事闭苍苔,篱下萧疏野菊开。
半夜秋风江色动,满山寒叶雨声来。
雁飞关塞霜初落,书寄乡闾人未回。
独坐高窗此时节,一弹瑶瑟自成哀。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