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青城山颢禅师》
《寄青城山颢禅师》全文
唐 / 崔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

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

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īngchéngshānhàochánshī
táng / cuī

怀huáishīpānshīwǎngyǎomíngjiān
línxiàshuíwénchénzhōngzhījiànshān

zhōngniánréndàojìnniǎokōnghái
céngtīngshēngshuōyìngliánwèihái

注释
怀师:怀念的老师。
不可攀:无法接近。
杳冥间:幽深的地方。
林下:树林深处。
闻法:听见佛法。
尘中:世俗之中。
终年:整年。
人不到:没有人来访。
鸟空还:鸟儿空自飞回。
无生说:无生之说。
应怜:想必怜悯。
独未还:我们未能追随。
翻译
怀念恩师却无法接近,他已远去在幽深之处。
树林深处无人能听见佛法,眼前只有连绵的山峦。
整年都没有人来访,只看见鸟儿空自飞回。
曾听说无生之说,想必他应怜悯我们未能追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涂所作,名为《寄青城山颢禅师》。诗中表达了对一位已去世的师父或高僧的怀念之情,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俗、遥不可及的意境。

“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开篇即强调了对师父的深切怀念,但这种怀念是无从触及的,因为师父已经远去,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又渺茫的地方。

“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诗人在林下寻找师父的教诲,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人在尘世间,只能看到眼前的山峰,这里“法”指的是禅学中的修行方法和悟道之法,“山”则是自然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在精神上与师父隔绝的感受。

“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孤寂的情景,全年无人到访,只有鸟儿归巢,空洞的声音让人更加感到孤独和悲凉。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最后两句提到了诗人曾经听过的一位名为“无生”的禅师的教诲,表达了对这位尚未回归的师父的关切和同情。这里的“无生”可能是指一种修行境界,即达到了一种超脱生死、不再轮回的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禅学意象,表达了对已逝高僧的深切怀念与精神上的不舍。

作者介绍
崔涂

崔涂
朝代:唐   字:礼山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生辰:888

崔涂[唐](约公元887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猜你喜欢

生日·其一

云外荒村半掩扉,门孤事业与心违。

悠悠岁月山林老,纳纳乾坤道路非。

(0)

书怀

园成日以待东风,绿李黄梅已间丛。

种竹自期千户等,举杯谁伴八仙同。

机忘鸥鸟情相狎,兴适琴书趣独穷。

坎止流行随所寓,乐天知命一閒翁。

(0)

题松汀驿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0)

秋夕山斋即事

衡门无事闭苍苔,篱下萧疏野菊开。

半夜秋风江色动,满山寒叶雨声来。

雁飞关塞霜初落,书寄乡闾人未回。

独坐高窗此时节,一弹瑶瑟自成哀。

(0)

山居

山斋方独往,尘事莫相仍。

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

朝餐唯药菜,夜伴只纱灯。

除却青衫在,其馀便是僧。

(0)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