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必水陆行车,此地无桑只种麻。
安得野蚕生活万,化成丝茧遍家家。
舟行必水陆行车,此地无桑只种麻。
安得野蚕生活万,化成丝茧遍家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舟行必水陆行车"一句,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交通方式的不同,舟在水上航行,而车则在陆地奔跑。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不同生活状态的感慨。
紧接着,"此地无桑只种麻"一句,通过没有桑树而种植大麻的现实,展现了农耕活动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这里的“无桑”暗示了一种缺失,但这种缺失却转化为了对另一种作物的大量栽培,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反映出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智慧。
"安得野蚕生活万,化成丝茧遍家家"这两句,则描写了蚕食桑叶、吐丝形成茧的生长过程,以及这种生长最终为人类带来的实用价值——丝绸。这里“安得”表达了一种平和安稳的生活状态,而“野蚕生活万”则是对自然界中生物繁衍景象的赞美。“化成丝茧遍家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长过程最终惠及每一个家庭,体现了农业社会对于纺织产品的依赖和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对于生计的重视和智慧。
真人已悟,四海名先到。
只为有声闻,却隔了、玄元妙道。
可怜仙骨,落入鬼形骸,一般衰,一般老。
空恁一般了。岂知玄妙。刚被身心傲。
度日若聋盲,诮不识、丹砂炉灶。
好将二物,鼎内结成丹,服饵了。
得长生,携手归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