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象翁绝句·其三》
《和象翁绝句·其三》全文
宋 / 卫宗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舟行必水陆行车,此地无桑只种麻。

安得野蚕生活万,化成丝茧遍家家。

(0)
翻译
船只行驶需依赖水路,这里不种桑树只种麻。
怎能有无数野生蚕儿,将麻转化为丝茧,家家户户都满是呢?
注释
舟:船只。
行:行驶。
必:必须。
水陆:水路和陆路。
此地:这里。
无:没有。
桑:桑树。
只:只。
种:种植。
麻:麻。
安得:哪里能有。
野蚕:野生蚕。
生活:生存。
万:无数。
化成:转化为。
丝茧:丝茧。
遍:到处。
家家:家家户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节刻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舟行必水陆行车"一句,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交通方式的不同,舟在水上航行,而车则在陆地奔跑。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不同生活状态的感慨。

紧接着,"此地无桑只种麻"一句,通过没有桑树而种植大麻的现实,展现了农耕活动和农业生产的特点。这里的“无桑”暗示了一种缺失,但这种缺失却转化为了对另一种作物的大量栽培,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反映出人们生活的艰辛与智慧。

"安得野蚕生活万,化成丝茧遍家家"这两句,则描写了蚕食桑叶、吐丝形成茧的生长过程,以及这种生长最终为人类带来的实用价值——丝绸。这里“安得”表达了一种平和安稳的生活状态,而“野蚕生活万”则是对自然界中生物繁衍景象的赞美。“化成丝茧遍家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长过程最终惠及每一个家庭,体现了农业社会对于纺织产品的依赖和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对于生计的重视和智慧。

作者介绍

卫宗武
朝代:宋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猜你喜欢

送颐上人归日本

上人住近扶桑国,我家亦在蓬莱丘。

洪涛逼屋作山立,白云绕床如水流。

问信不知谁是客?多情忘却故园秋。

明朝相别思无限,万里海天飞白鸥。

(0)

閒题前元旧事

楼台矗矗带山河,金玉重重是帝家。

云合紫驼开虎帐,天连青草入龙沙。

春风小殿看飞燕,夜雨重城散落花。

甲乙流苏仙梦好,莫教方士问丹砂。

(0)

山中杂兴二十首·其十七

家贫便食淡,年老觉身臞。

细字凭儿看,清樽待客沽。

惜春嫌谢豹,顾兔忆韩卢。

怅望青山曲,点头愧野夫。

(0)

红梅十九首·其八

洞天窅窅无人到,白日丹光出树林。

仙子竟忘食玉法,笑迎春色绿云阴。

(0)

虞美人.以嫂为见在父母

害风王哲遵隆道。自在逍遥好。除眠之外总无知。

百花笑我,不会见便宜。功成行满仍须早。

云步归蓬岛。好同见在赴瑶池。

共摘蟠桃、往昔结实枝。

(0)

蓦山溪.曾萧真人

真人已悟,四海名先到。

只为有声闻,却隔了、玄元妙道。

可怜仙骨,落入鬼形骸,一般衰,一般老。

空恁一般了。岂知玄妙。刚被身心傲。

度日若聋盲,诮不识、丹砂炉灶。

好将二物,鼎内结成丹,服饵了。

得长生,携手归蓬岛。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