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上基祖坟》
《至上基祖坟》全文
宋 / 卫宗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小径入山村,行行及墓门。

丰林俱易种,古木失常尊。

重怅松楸地,多为荆棘原。

青青一抔土,马鬣喜犹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ìshàngfén
sòng / wèizōng

xiǎojìngshāncūnxíngxíngmén

fēnglínzhǒngshīchángzūn

zhòngchàngsōngqiūduōwèijīngyuán

qīngqīngpóulièyóucún

翻译
一条小路通向山村,一步步接近墓园的门。
茂密的树林都容易种植,古老的树木失去了往日的尊贵。
心中充满悲伤,松树和楸树的土地,如今多已变为荆棘丛生的荒原。
那青青的一捧泥土,还能看到马鬃般的坟头,让我感到一丝欣慰。
注释
小径:狭窄的道路。
山村:乡村。
墓门:墓地的入口。
丰林:茂盛的树林。
易种:容易种植。
古木:古老的树木。
失常尊:失去原有的尊贵地位。
重怅:深深哀伤。
松楸地:松树和楸树的墓地。
荆棘原:长满荆棘的荒原。
青青:翠绿的。
一抔土:一小捧泥土。
马鬣:马鬃,这里指坟头。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返回家乡,途经山村小径而抵达祖先墓地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家族历史和传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丰林俱易种”与“古木失常尊”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在景象之间差异的观察。丰盛的树林变得容易栽培,但那些古老的树木却失去了往日的庄严和尊贵。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变迁,更喻示着历史的沧桑。

“重怅松楸地,多为荆棘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景象与心中理想之间差距的深切感慨。这里的“重怅”意味着深沉的忧伤,而“荆棘原”形象化了时间带来的荒凉和破败。

而“青青一抔土,马鬣喜犹存”的两句,更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即使是在荒凉的墓地中,一抔绿色的泥土也能让诗人感到一丝慰藉,因为那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这里的“马鬣”指的是古代供奉在祖坟旁,用以象征威武守护的石刻,诗人通过它的存在,感受到了一种时间长河中的连绵不绝。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对家族历史深切怀念和个人情感复杂交织的诗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抒发了对于过去的缅怀与现实的忧虑,以及生命流逝中难以割舍的情感纠葛。

作者介绍

卫宗武
朝代:宋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猜你喜欢

宿定陵寺(寺在陵内)

古塔荒台出禁墙,磬声初尽漏声长。
云生紫殿幡花湿,月照青山松柏香。
禅室夜闻风过竹,奠筵朝启露沾裳。
谁悟威灵同寂灭,更堪砧杵发昭阳。

(0)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所昏即君从母女弟)

郎马两如龙,春朝上路逢。
鸳鸯初集水,薜荔欲依松。
步帐歌声转,妆台烛影重。
何言在阴者,得是戴侯宗。

(0)

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陈羽诗)

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清风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0)

送李方东归(即故李校书端亲弟)

故交三四人,闻别共沾巾。
举目是陈事,满城无至亲。
身从丧日病,家自俭年贫。
此去何堪远,遗孤在旧邻。

(0)

送朝邑张明府(此公善琴)

千室暮山西,浮云与树齐。
剖辞云落纸,拥吏雪成泥。
野火芦千顷,河田水万畦。
不知琴月夜,谁得听乌啼。

(0)

送王尊师(一作道士)

梦别一仙人,霞衣满鹤身。
旌幢天路晚,桃杏海山春。
种玉非求稔,烧金不为贫。
自怜头白早,难与葛洪亲。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