淙波声可爱,最与静相宜。
激射不平处,潺湲无罢时。
拥花含骤咽,碍石溅空危。
便作山林趣,宁妨吏隐师。
淙波声可爱,最与静相宜。
激射不平处,潺湲无罢时。
拥花含骤咽,碍石溅空危。
便作山林趣,宁妨吏隐师。
这首诗描绘了水流声响的自然美景,通过对比静谧与动荡两种声音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淙波声可爱,最与静相宜"一句,淙波指的是细小而柔和的水流声,与安静的情境最为匹配。接下来的"激射不平处,潺湲无罢时"则写出了水流在不平的地形中激烈地冲撞,不断地溅落,显示出水的力量和永不停歇的特性。
诗中的"拥花含骤咽,碍石溅空危"一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在山林间蜿蜒曲折的情景。水流携带着花瓣,经过狭窄的地方,碰撞到坚硬的岩石,溅起细碎的水花,在空中悬浮,显得格外危险和美丽。
最后两句"便作山林趣,宁妨吏隐师"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景观的喜爱,以之为乐,并愿意放弃世俗的职位和名誉,隐居于山林之中。整首诗通过对水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回归自然的审美情怀。
昨夜梦梦得,初觉思踟蹰。
忽忘来汝郡,犹疑在吴都。
吴都三千里,汝郡二百馀。
非梦亦不见,近与远何殊。
尚能齐近远,焉用论荣枯。
但问寝与食,近日两何如。
病后能吟否,春来曾醉无。
楼台与风景,汝又何如苏。
相思一相报,勿复慵为书。
新晴夏景好,复此池边地。
烟树绿含滋,水风清有味。
便成林下隐,都忘门前事。
骑吏引归轩,始知身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