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秧畴》
《秧畴》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田底泥中迹尚深,折花和叶插畦心。

晚秧初撚金狨线,先种输它绿玉针。

云垄雾畴俱水响,丝风毛雨政春阴。

莫听布谷相煎急,且为提壶强满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āngchóu
sòng / yángwàn

tiánzhōngshàngshēnzhéhuāchāxīn

wǎnyāngchūniǎnjīnróng线xiànxiānzhǒngshū绿zhēn

yúnlǒngchóushuǐxiǎngfēngmáozhèngchūnyīn

tīngxiāngjiānqiěwèiqiángmǎnzhēn

注释
迹:痕迹。
畦心:田间的空隙或中央。
晚秧:晚季插种的秧苗。
绿玉针:比喻新插的秧苗颜色翠绿如玉。
云垄雾畴:云雾笼罩的田野。
丝风毛雨:形容细小的风雨。
布谷:鸟名,又名杜鹃,常在春季鸣叫。
提壶:古代盛酒器,此处指斟酒。
翻译
田底泥土中的痕迹还很深,折下花朵连同叶子插入田间。
傍晚时分,新插的秧苗像金狨线般细长,早于其他作物播种,仿佛绿玉针一般抢先生长。
云雾缭绕的田野都回荡着水声,微风吹过,细雨如丝,正是春天阴凉的时节。
别听布谷鸟催促得急切,暂且放下忧虑,为春耕倒满酒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农事的图景,诗人通过对田间细微之物的观察,展现了对自然和农业生活的深切感悟。

"田底泥中迹尚深,折花和叶插畦心。" 这两句写的是在湿润的田地上,脚印还未干燥,表明春天雨水丰沛;而诗人则是在田间劳作,将折下的花朵与树叶插在耕犁的犁沟中,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尊重,也反映了农人的勤勉与对土地的热爱。

"晚秧初撚金狨线,先种输它绿玉针。" 这两句描写的是春天播种的情景,晚秧指的是春季稍晚时节进行的农事活动;“金狨线”和“绿玉针”则是对农具的美化描述,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希望满怀的情感。

"云垄雾畴俱水响,丝风毛雨政春阴。" 这两句通过对天气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在这样的春日里,云、雾与水共同奏响大自然的交响乐,而轻柔的风和细小的雨滴则是春季阴霾天气的一部分。

"莫听布谷相煎急,且为提壶强满斟。" 这两句诗意在劝诫人们不要被外界的喧嚣干扰,而应该享受农耕生活的宁静和满足。在这里,“布谷”指的是田间小道,诗人希望人们不要急于听从世俗的纷争,而是要像提起酒壶一样,尽情地享受生命中简单而美好的时光。

这首诗通过对农事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平静、满足生活态度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寿母生朝·其六

仙人昔住紫琳房,一旦翩然下大荒。

久悟客尘无自性,故应福禄未渠央。

徙居邂逅成嘉遁,捧檄因循愧漫郎。

愿借寒潭千丈碧,年年此日奉华觞。

(0)

同僚小集梵天寺坐间雨作已复开霁步至东桥玩月赋诗二首·其二

空山看雨罢,微步喜新凉。

月出澄馀景,川明发素光。

星河方耿耿,云树转苍苍。

晤语逢清夜,兹怀殊未央。

(0)

杂记草木九首·其七萱草二

西窗萱草丛,昔是何人种。

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

(0)

十月朔旦怀先陇作

十月气候变,独怀霜露悽。

僧庐寄楸槚,馈奠失兹时。

竹柏翳阴冈,华林敞神扉。

汛扫托群隶,瞻护烦名缁。

封茔谅久安,千里一歔欷。

持身慕前烈,衔训倘在斯。

(0)

述怀

夙尚本林壑,灌园无寸资。

始怀经济策,复愧轩裳姿。

效官刀笔间,朱墨手所持。

谓言殚蹇劣,讵敢论居卑。

任小才亦短,抱念一无施。

幸蒙大夫贤,加惠宽箠苔。

抚己实已优,于道岂所期。

终当反初服,高揖与世辞。

(0)

即事偶赋

白烟竟日起,雨晦苍山深。

老菊不复妍,丹枫满高林。

抱病寝斋房,窗户结愁阴。

起望一舒情,遐眺豁烦襟。

人生亦已劳,世路方崎嵚。

且咏招隐作,无为名迹侵。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