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萱草丛,昔是何人种。
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
西窗萱草丛,昔是何人种。
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
此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通过萱草这一植物,展现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西窗萱草丛,昔是何人种",开篇即以萱草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回忆与故事的环境之中。萱草,又名忘忧草,常被用来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慰藉。
"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诗人接着描述了萱草从西窗移到北堂的情景,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对植物的照料与爱护,更蕴含着家族传承与情感延续的意义。诸孙围绕萱草嬉戏,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欢乐,同时也暗示了萱草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维系家庭情感纽带的重要象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萱草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厚情感价值。朱熹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之中,感受到了萱草背后那份超越植物本身的生命力与情感力量。
鸿雁度河梁,秋阴送晚凉。
九天瞻日月,万里驾梯航。
白雪都门远,红梅驿路长。
敝裘怜季子,皓首叹冯唐。
世态风尘异,王程岁月忙。
儒流推独步,文苑漱孤芳。
击筑闻燕市,登楼望岳阳。
匡时怀赤牍,奏赋达明光。
爱尔金闺彦,惭予绿野堂。
春藏千日酒,溪隐百花庄。
赠别馀孤剑,题诗满皂囊。
形骸能自外,天地亦相忘。
廊庙双眉绿,江湖两鬓苍。
遥知风雨夜,偏忆水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