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无端固尽谙,自为俗吏欠清谈。
岂忧官况全萧索,祗畏人言足二三。
玉勒已辜寻晓陌,锦鳞犹忆钓秋潭。
公馀自遂疏慵性,从道嵇康七不堪。
物态无端固尽谙,自为俗吏欠清谈。
岂忧官况全萧索,祗畏人言足二三。
玉勒已辜寻晓陌,锦鳞犹忆钓秋潭。
公馀自遂疏慵性,从道嵇康七不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祖无择所作的《官况》,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世俗官吏生活的感慨和自我选择的态度。首句"物态无端固尽谙",表达了对世间百态的熟知,但同时也暗示了对官场繁复多变的厌倦。"自为俗吏欠清谈",直接点明自己身为俗吏,缺少清闲高雅的谈论,流露出对官场应酬的无奈。
"岂忧官况全萧索",诗人并不担心自己的官位冷清,反而可能对此有所期待,表明他更看重内心的宁静而非外在的荣华。"祗畏人言足二三",则揭示出诗人担忧的是别人的闲言碎语,这可能是他对官场人际关系的忧虑。
"玉勒已辜寻晓陌,锦鳞犹忆钓秋潭",通过比喻,表达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即使身在官场,也希望能像清晨骑马游走在郊野,或如秋天垂钓于潭边,享受自然的乐趣。
最后两句"公馀自遂疏慵性,从道嵇康七不堪",诗人明确表示,在公务之余,他愿意放纵自己的懒散本性,效仿古代隐士嵇康,宁愿忍受七种难以忍受的事(暗指官场的繁琐),也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性。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君不见天台贺季真,鉴湖一曲光泠泠。
又不见钱塘林处士,西湖千载成高名。
千顷菰蒲抹岸白,几树寒梅疏影横。
呼吸湖光映湖绿,两公便谓得此生。
吾僚胸次本丘壑,中有林贺之高情。
银盘夜色清镜动,便欲邀汝成三人。
旋喜叵罗金在眼,肯议仙桂来无根。
前时六浊皆运出,招此不夜归重城。
未蒙濡沫到恶客,先苦诗句来缤纷。
思君对洗同一静,大胜狂歌归四明。
小亭山半枕。又一番园林,春事整整。微阴护轻冷。
早蜂狂蝶浪,褪黄消粉。阑干日永。
数花飞、残崖断井。
仗何人、说与东风,莫把老红吹尽。休省。
烟江云嶂,楚尾吴头,自来多景。愁高怅远。
身世事,但难准。
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算鸱夷、办却扁舟,个中杀稳。
倚舵秋江浒,明日征帆轻。
从头点检身世,百事已圆成。
及第曾攀龙首,仕宦曾居鸱阁,衣锦更光荣。
若又不知止,天道恐亏盈。借称呼,遮俗眼,便归耕。
但馀心愿,朝暮香火告神明。
一愿君王万寿,次愿干戈永息,三愿岁丰登。
四愿老安乐,疾病免相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