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为百行本,至性由天资。
曾参善事母,母氏贤且慈。
馨膳以馈进,承意唯欢怡。
高堂既自乐,纤室闲鸣机。
飞语忽来告,明识潜深思。
盖念事吾孝,安得杀人为。
亟闻宁不信,投杼遂生疑。
用知君臣际,反以交朋推。
道德难结固,恩情有合离。
毁誉苟不入,谗间无以施。
景慕魏文侯,满箧留谤词。
乐羊在山中,委遇终不衰。
孝为百行本,至性由天资。
曾参善事母,母氏贤且慈。
馨膳以馈进,承意唯欢怡。
高堂既自乐,纤室闲鸣机。
飞语忽来告,明识潜深思。
盖念事吾孝,安得杀人为。
亟闻宁不信,投杼遂生疑。
用知君臣际,反以交朋推。
道德难结固,恩情有合离。
毁誉苟不入,谗间无以施。
景慕魏文侯,满箧留谤词。
乐羊在山中,委遇终不衰。
这首诗名为《投杼词》,创作于宋代,由田锡所著。诗中的“孝”字被赋予深刻的意义,表达了对母亲至性的尊崇和爱戴。全诗围绕着“孝”的主题展开,通过曾参善待母亲的事迹,反映出古人对孝道的重视。
诗中“馨膳以馈进,承意唯欢怡”描述了儿子精心为母亲准备美食,以此来表达对母爱的尊敬和感激。接着,“高堂既自乐,纤室闲鸣机”则描绘了一幅家庭和谐、温馨的画面。
在“飞语忽来告,明识潜深思”的几行中,诗人表达了对传闻消息的警觉与深思,特别是在涉及到“孝”这一德性时,更是慎之又慎。紧接着,“盖念事吾孝,安得杀人为”则表现出对于“孝”与“不杀人”的伦理道德难以并存的困惑。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君臣、朋友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毁誉和谗间之言的警惕。最后,“景慕魏文侯,满箧留谤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名士魏文侯的仰慕,同时也反映出即便是贤者,也难免遭受流言飞语的困扰。
整首诗通过对“孝”的探讨和其他伦理道德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以及对于人世间复杂关系的洞察。
前朝书法孰为盛,苏黄米蔡得其正。
法度难以晋魏论,气象可与欧虞并。
宣和金书类臣稷,筋骨通神工瘦硬。
大江南来万几暇,翰墨留神纵天性。
驱驰羲献走颜柳,神游八法轻万乘。
昭回云翰飞龙章,斡旋天机挥斗柄。
长枪大剑竟何用,恢复有志还未定。
太平遗老羔羊翁,草书时时发清兴。
天资自可凌汗漫,笔力犹能造遒劲。
年来神品不可得,醉素张颠夸草圣。
残篇断简付覆缶,玉轴牙签同弃甑。
摩娑故纸叹凋落,老眼昏花犹可认。
案头我正理蠹鱼,晴日好风窗几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