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转丹梯历翠微,古坛灯火映岩晖。
来经梁晋年华远,得驻名山不复飞。
一水萦纡开峭峡,万峰回合拥禅扉。
余心亦动幽栖念,何怪猿声黯客衣。
百转丹梯历翠微,古坛灯火映岩晖。
来经梁晋年华远,得驻名山不复飞。
一水萦纡开峭峡,万峰回合拥禅扉。
余心亦动幽栖念,何怪猿声黯客衣。
这首诗描绘了飞来寺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飞来寺所在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首联“百转丹梯历翠微,古坛灯火映岩晖”,以“百转”形容山路曲折蜿蜒,“丹梯”指红色的石阶,两者结合描绘出登山的艰难与壮美。翠微则象征着周围的青山绿树,一片生机勃勃。古坛灯火在岩石的辉映下,既古老又神秘,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宗教的庄严氛围。
颔联“来经梁晋年华远,得驻名山不复飞”,通过“梁晋年华”这一历史背景,暗示飞来寺的历史悠久,历经沧桑而依然屹立。这里“驻”字用得恰到好处,不仅表现了名山的静谧与神圣,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颈联“一水萦纡开峭峡,万峰回合拥禅扉”,进一步展现了飞来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一水绕山而过,形成险峻的峡谷,万座山峰环绕,仿佛是为寺庙的大门守护。这样的景象既壮观又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尾联“余心亦动幽栖念,何怪猿声黯客衣”,诗人的心灵被这幽静的环境所触动,产生了隐居于此的愿望。猿声的哀鸣,似乎也在回应着诗人的内心,增添了几分悲凉与深沉。整首诗通过对飞来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
画师画马时,心与马为一。
精神各自分,萃此马百匹。
起卧适马性,踶齧通马力。
逸如龙在水,驰若虎而翼。
游牝得群聚,风腾各相及。
或滚尘沙黄,或嘶草芽碧。
岂无骐驎骨,松下盐车泣。
谁将朔漠大,图画归咫尺。
曹韩不并世,按图为尔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