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不肯住,烟景复相催。
寄语看花者,休携玉笛来。
流光不肯住,烟景复相催。
寄语看花者,休携玉笛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梅花十二咏》系列中的一篇,名为“梅花十二咏(其十二)尽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盛开景象的独特感悟。
首句“流光不肯住”,以“流光”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接着,“烟景复相催”一句,通过“烟景”描绘出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面,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景色的变化,仿佛在催促着春天的到来。
“寄语看花者,休携玉笛来。”这两句则转向对观花者的劝告,诗人似乎在说,当梅花盛开之时,不必再携带玉笛前来,因为此时的美景已经足够动人,无需借助音乐来增添情感。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启示——在欣赏美好事物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粹,无需过多的装饰或外在的辅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盛开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简朴而真挚的生活哲学。
昔日羊城彭伯时,孤高不与俗人宜。
心慕龙眠李居士,下笔独能追似之。
细从尺幅具毫发,千里烟岚生几榻。
忽然苍莽作寒林,古劲森森间疏密。
高岸嶭巀侵云汉,飞瀑临溪若倾勃。
自疑天趣有神助,却是精思得古法。
解衣盘礴意殊闲,惨澹经营数刻间。
床头一尊使长满,户外万事愁不关。
当路贵人索不得,乐与故旧开心颜。
酒酣舒啸调墨汁,往往好为平远山。
国初宋元临摹遍,唐朝五代相追攀。
平生淡泊寡人事,说著时名恒掩耳。
富室豪门避若仇,时向僧房留片纸。
怜予少年好文翰,与予故居幸同里。
过门辄唤春共酌,忘年之交但汝尔。
间世家珍肆欣赏,不逆于心笑相视。
秋舫为予效李唐,又效王蒙秋山寺。
别为人物皆奇绝,即写鸭鸡尤尽致。
才高行峻世无双,气和貌古堪心醉。
一从离乱各纷飞,便向深山咏采薇。
身藏名亦俱欲泯,颇闻病眚掩双扉。
燕子不归裘马巷,鲤鱼曾到钓鱼矶。
春晴曝画山窗下,看题岁月偏惊诧。
十载离思转盼间,旧游追忆多彫谢。
君如松柏长青青,何日重逢倒玉瓶。
任永冯信曾洗盥,世平目清应改观。
此意悠悠谁可论,卷藏日昃空长叹。
《彭伯时画山水歌》【明·薛始亨】昔日羊城彭伯时,孤高不与俗人宜。心慕龙眠李居士,下笔独能追似之。细从尺幅具毫发,千里烟岚生几榻。忽然苍莽作寒林,古劲森森间疏密。高岸嶭巀侵云汉,飞瀑临溪若倾勃。自疑天趣有神助,却是精思得古法。解衣盘礴意殊闲,惨澹经营数刻间。床头一尊使长满,户外万事愁不关。当路贵人索不得,乐与故旧开心颜。酒酣舒啸调墨汁,往往好为平远山。国初宋元临摹遍,唐朝五代相追攀。平生淡泊寡人事,说著时名恒掩耳。富室豪门避若仇,时向僧房留片纸。怜予少年好文翰,与予故居幸同里。过门辄唤春共酌,忘年之交但汝尔。间世家珍肆欣赏,不逆于心笑相视。秋舫为予效李唐,又效王蒙秋山寺。别为人物皆奇绝,即写鸭鸡尤尽致。才高行峻世无双,气和貌古堪心醉。一从离乱各纷飞,便向深山咏采薇。身藏名亦俱欲泯,颇闻病眚掩双扉。燕子不归裘马巷,鲤鱼曾到钓鱼矶。春晴曝画山窗下,看题岁月偏惊诧。十载离思转盼间,旧游追忆多彫谢。君如松柏长青青,何日重逢倒玉瓶。任永冯信曾洗盥,世平目清应改观。此意悠悠谁可论,卷藏日昃空长叹。
https://shici.929r.com/shici/K4PgDX7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