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墟今莫问,松柏已成围。
有穫鸡豚设,无乡黍肉微。
塞鸿当祭至,海燕背坛飞。
少长咸欢语,枌榆得共依。
丘墟今莫问,松柏已成围。
有穫鸡豚设,无乡黍肉微。
塞鸿当祭至,海燕背坛飞。
少长咸欢语,枌榆得共依。
这首诗描绘了秋社时节的乡村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感。
“丘墟今莫问,松柏已成围。”开篇即以“丘墟”点出季节更替,万物凋零之感,而“松柏已成围”则以生机勃勃的松柏反衬出自然界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有穫鸡豚设,无乡黍肉微。”描述了秋社时的祭祀场景,鸡豚黍肉,虽简朴却充满庄重与敬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恩之情以及对祖先的怀念。
“塞鸿当祭至,海燕背坛飞。”通过“塞鸿”与“海燕”的不同行为,形象地展现了不同鸟类在秋社期间的活动,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不同事物在特定时间的自然规律。
“少长咸欢语,枌榆得共依。”最后两句描绘了人们在秋社期间的欢聚场景,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共同依靠着枌榆树,享受着和谐美好的时光,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社时节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在特定节日中对自然、祖先及彼此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贡道走东胡,关门控北都。
每逢金镜节,来献玉骢驹。
酋长花当后,山川松漠纡。
天衣沾虬蟒,国马出騊駼。
乞赏孙随祖,专兵妇代夫。
珥珰珠错落,襁褓锦氍毹。
盘舞呈鞮革,侏言译象胥。
白狼回右衽,黑水作通衢。
明堂端拱日,王会正堪图。
入城半里无人语,枯木寒鸦几茅宇。
萧萧酒肆谁当垆,武清西来断行旅。
县令老羸犹出迎,头上乌纱半尘土。
问之不答攒双眉,但诉公私苦复苦。
雨雹飞蝗两伤稼,春来况遭连月雨。
绵城之西多草场,中官放马来旁午。
中官占田动阡陌,不出官租地无主。
县中里甲死诛求,请看荒坟遍村坞。